雖然,象征主義也用意象,兩者都以意象為“客觀對應物”,但象征主義把意象當做符號,註重聯想、暗示、隱喻,使意象成為壹種有待翻譯的密碼。意象派則是“從象征符號走向實在世界”,把重點放在詩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讓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壹瞬間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
發展源流
意象派詩歌是1909年至1917年間壹些英美詩人發起並付諸實踐的文學運動,它是當時盛行於西方世界的象征主義文學運動的壹個分支。從《易經》、《莊子》、《詩經》、《離騷》到《文心雕龍》和唐代的《詩品》及唐宋詩詞,意象說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20世紀初以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艾米·洛威爾和英國詩人托馬斯·休姆、理查德·奧爾丁頓為代表的壹部分作家、評論家在法國象征主義和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豐富性、含蓄性、形象性影響下,興起反對抽象說教,反對陳舊題材與表現形式的詩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