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卓文君給司馬相如的《白頭吟》裏有壹句:“願得壹心人,白首不相離。”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親密關系都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課題。活在這個婆娑世界,有那麽多豐富的體驗——喜悅、悲傷、擔憂、恐懼、快樂、無聊、迷茫、興奮……
我們需要聯結、需要陪伴,沒人能獨自堅強,無人分享的成就只會變成另壹種悲哀。
卓文君說:“願得壹心人。”然而,“壹心人”能不能得到,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這顆心。如果我們自己的心是分裂的,執著於好與壞、善與惡、強與弱、正確與錯誤的壹端,始終執著於自己舊有的認知,無法超越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那麽我們是得不到“壹心人”的。
沒有平和,就會有攻擊性:對內攻擊,就常常感到懊惱、愧疚,在關系裏就表現為討好、犧牲;如果不想面對自己的攻擊性,就會把這部分投射到伴侶身上,對他抱怨、指責,或者隱蔽的攻擊——疏離、冷漠。
沒有平等心,就會評判、比較,經常陷入內心的不安、嫉妒、自卑、自疑中。如果想掩飾這個部分,就會投射到伴侶身上,嫌棄自己的伴侶,缺乏尊重,甚至濫情。
親密關系會像顯微鏡壹樣,把妳壓抑的、匱乏的、恐懼的、攀附的……妳用各種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隱藏的、不想面對的這些,它都會全面而精準地呈現出來,因為這種壹天24小時長時間的、零距離的相處,內心底層的東西必然會全面暴露在另壹個人面前。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在世俗世界也許取得了些成就的人,最容易在親密關系裏體驗到挫敗感;那些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才見壹次面吃飯、喝酒、喝茶的朋友都認為妳不錯,但唯獨妳的伴侶(或孩子)總能壹眼看穿妳最隱秘的弱點。他們總能輕易地說出壹句話戳中妳的痛處。親密關系就是這樣,讓妳無所遁形。
這確實讓很多習慣了活在社會形象中的人萬分惶恐,因為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確定,長年累月壓在心底的東西,壹旦被扒出來,會是什麽恐怖的玩意兒,會不會把壹切都給毀了?所以,這就是人們為什麽覺得孤單、不被人理解、沒有人懂得自己、疲憊不堪,渴望和壹個人有聯結、親密,但真的可以親密了,卻又害怕得要死。其實,很多人的親密關系最後的疏離、失敗都是自己壹手造成的。
婚姻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在我看來,只有壹個——學習愛、體驗愛、成為愛。而在愛裏,妳可以體驗到生命的本質——空性,或者說空性就是愛。我在我的婚姻裏實在是獲益良多。每每誠實地面對自己時,我都會發現所有我對伴侶的不滿歸根結底都是對自己無能的回避。
在這本書出版之際,我跟我先生的婚姻馬上要進入第十個年頭。我們戀愛四年之後結婚,十四年前,剛剛跟他在壹起時,我還只是個23歲的小女孩,有著和所有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壹樣的青澀、稚氣,對未來迷茫、患得患失。
那時候的我對愛情所有的認知都來自青春期時的想象和文學作品。我想象自己會遇到壹個人足夠愛我,守護我壹生壹世。最初,他也確實如兄如父般呵護、照顧我,這大大滿足了我內在小女孩的渴望。而隨著關系的深入和我的成長,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他的脆弱、他的無力、他的不成熟。當我看到這些時,是很失望的,這和我理想中的愛情不符。我不願面對,只想逃開,因為這對我亦是壹個巨大的挑戰。手足無措的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懊惱自己找錯人,抱怨,或明或暗地表達不滿,想通過分手躲開這壹切……這些狀態我都體驗過。那種進退皆無門,被死死卡住的感覺,我知道是怎樣的。
有幸的是那份面對自己的勇氣和真實,還有壹路精進的自我成長,讓我留在了這段關系裏。壹路過關斬將,升級、打怪獸。當關系進入不同的深度,內心更深層隱蔽的主題就會被開啟,過關之後會看到自己新的力量和特質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