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意大利葡萄酒難學嗎?“難!”
? 當被問到為什麽的時候,我只是透露出壹絲詭異的笑,因為它的歷史悠久且風格眾多。聽者通常壹頭霧水,本就迷離的眼神更多了迷惘的色彩。看來是時候八壹八意大利那富有傳奇色彩的葡萄酒歷史了,它很長,很厚重,適合用壹種瞻仰的心情來體會。準備好了嗎,now, we’ll go !
在意大利的壹些區域發現了來自於第四紀(248萬年前)形成的野生歐洲種葡萄樹化石......(由於年代過於久遠,請自動忽略)
在意大利境內,葡萄被人工種植的歷史要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當時的伊特拉斯人(Etruscans)開始聚居在現今托斯卡納(Toscana)和翁布裏亞(Umbria)地區。他們馴化了野生葡萄樹,用樹木作為人工栽培葡萄藤的天然支撐,形成離地面較高的修剪方式。而這種修剪方式也是目前在意大利某些產區還廣泛使用的high-trained system 的前身。早在公元前7世紀,伊特拉斯人就創造了葡萄酒貿易的繁榮,甚至出口到法國南部和西班牙,葡萄酒成為他們的核心文化之壹。直到公元前6世紀,伊特拉斯人占據了意大利中部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波河(Po River)沿岸的北部地區,包括倫巴第(Lombardia),威尼托(Veneto),皮埃蒙特(Piemonte),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達到強盛時期。他們教授在Piemonte、Lombardia、Veneto的原住民先進的種植和釀造方法,以及如何儲存葡萄酒。但好景不長,在公元前5世紀,凱爾特人(Celtic)占領了意大利北部,並取代了伊特拉斯人的地位。(強悍的Celtic啊,為Etruscans小悲傷了壹下,真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啊!)
另壹方面,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希臘移民到了意大利南部沿岸,在現今的西西裏島(Sicilia)、坎帕尼亞(Campania)、卡拉布裏亞(Calabria)、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普利亞(Puglia)等大區建立了殖民城市。希臘殖民者不僅對當地的政治、文化影響深遠,奠定了之後羅馬文化的基礎之外,還為南部帶入了先進的種植和釀造技術,正如同伊特拉斯人在北部和中部扮演的角色壹樣。他們發現南部適宜的氣候和多樣性的土壤更易激發葡萄的潛力,於是從希臘帶來了很多葡萄品種,Muscato(Muscat Blanc a Petits Grains)就是在當時引進的。自那時起,希臘人就稱意大利南部為“Oenotria”,意為葡萄酒之鄉,並將葡萄酒跟希臘神話裏的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聯系到壹起,而後來的羅馬人給酒神起了新的更響亮的名字——巴克斯(Bacchus).
如果說前面的歷史還屬於小清新,那接下來的這壹段漫長的羅馬史就為意大利葡萄酒畫上了濃墨重彩的壹筆。從公元前4世紀起,羅馬***和國(Roman Republic)逐漸成為意大利半島主要的政治和軍事權威。羅馬人汲取了伊特拉斯人和希臘人最好的栽培和釀造技術,壹些特定的白葡萄酒,例如Lazio’s Caecubum, Campania’s Falernum, Sicilia’s Mamertinum,被認定為意大利最早的Grand Crus。當時羅馬人的飲酒時尚沿襲了希臘人的習慣,喜歡喝甜型酒,飲用的時候需要加水稀釋,否則會被認為是粗魯的行為。因為希臘人認為葡萄酒是神賜的產物,只有神才能純飲,而凡人只配飲用稀釋後的酒,以免造成情緒失控。而葡萄酒的封瓶也借鑒希臘人的傳統,采用松香和草本植物等等。
羅馬***和國的統治將近500年,大家都相安無事,哪知道在公元前49年,突然冒出個尤裏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這樣的大獨裁者,被歷史學家稱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王,尊為凱撒大帝!在公元前42年,羅馬帝國內的公民都被授予羅馬人稱謂,並且實現了歷史上第壹次領土的統壹。他的侄子Octavius在公元前27年稱帝,稱號奧古斯塔大帝(Augustus),成為了羅馬帝國第壹任皇帝!而當時的羅馬城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容我膜拜壹下下)在奧古斯塔統治時期,意大利北部的葡萄酒受到了重視和尊重,特別是產於Veneto產區Verona周邊的Retico (Amarone和 Recioto的前身,好激動,那麽早就開始流行了),以及產於Friuli Venezia Giulia的享譽盛名的Pucinum (用Glera葡萄釀造的酒).意大利成為了葡萄酒生產和貿易的中心,四通八達通向羅馬的道路像網壹樣覆蓋了整個歐洲,大大促進了葡萄酒的運輸。
之後經過幾任羅馬皇帝的勵精圖治,到公元117年(相當於我國的東漢時期),羅馬帝國占據了包括不列顛在內的整個西歐,外加中歐、東歐、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領土,以及非洲北部和中東地區。如此廣袤的疆土被劃分成眾多的大行政區進行管制。凡是羅馬人入駐的地方,都會帶去葡萄樹,以及栽培和釀造技術,例如在西班牙、法國羅納河谷、勃艮第、波爾多,德國莫澤爾和萊茵河流域。
無獨有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就像東漢遷都洛陽壹樣,康斯坦丁大帝(Constantine)亦在公元330年遷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羅馬城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大大削減。在395年,羅馬帝國分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西羅馬以米蘭為都城,後又遷到北部拉文納(Ravenna),而東羅馬依然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公元5世紀初,日耳曼民族部落——哥特族(Goths)和汪達爾人(Vandals)先後入侵意大利北部,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覆滅。蠻族的入侵,更使得經濟崩塌,葡萄酒貿易出現了嚴重的退化期.....
大羅馬的榮光,就這樣壹去不復返!
中篇
“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大道通羅馬。我在學生時代對這句諺語的理解是殊途同歸,或者類似有誌者事竟成之類。但看了意大利史,才知道它的出處是有些悲壯的意味。
? 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帝國內政腐敗,且受到日益強悍的日耳曼族群勢力的嚴重威脅。西哥特王阿拉裏克(Alaric)壹直想要攻占羅馬,但是屢屢敗於西羅馬將軍斯提裏科(Stilicho)之手。斯提裏科是保衛西羅馬帝國的功臣,卻被讒臣陷害,終於在公元407年,西羅馬皇帝霍諾留(Honorius)下令將其斬首。阿拉裏克得到斯提裏科被殺的消息後,仰天長笑:“終於沒有人能阻止我去羅馬了。”當他手下的將軍問:“不知大王打算走哪條路去羅馬?”
西哥特王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All Roads Lead to Rome!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標誌著歐洲黑暗時期(6-13世紀)的開始。所謂唇亡齒寒,僅存的東羅馬帝國也在風雨中飄搖。公元568年,日耳曼民族的壹支——倫巴第族人(Lombards)攻陷意大利北部,隨後占據大部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地區。這壹局面導致東羅馬帝國的領土日漸縮減,只剩下威尼托、意大利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區,西西裏島和撒丁島。而羅馬城周邊區域則建立羅馬公國(Duchy of Roma),由教皇Pope管制。
當倫巴第人以為高枕無憂的時候,法蘭克國王查理曼(Charlemagne)在774年帶領軍隊打敗了倫巴第人,同時也保衛了教皇的領地。為了表彰查理曼護衛有功,教皇在聖彼得大教堂為其加冕,並賜封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Holy Roman Empire)。其實查理曼本身也是日耳曼民族的後裔,就看到兩大日耳曼民族爭來鬥去。之後在公元9世紀,阿拉伯人入侵意大利南部,統治了西西裏島長達100年之久,直到法國諾曼底人打敗了阿拉伯人,西西裏島建立了西西裏王國,歸屬於諾曼底人管轄。
公元11世紀是歐洲歷史的分水嶺,法國、西班牙、英格蘭在經歷變革陣痛之後進入了君主制,但意大利仍然是分裂成眾多的王國、公國、侯國和小的自治區,這使得意大利的命運發生了轉變。長年的戰亂,苦的可是意大利葡萄酒產業啊!在黑暗時期,即便是葡萄酒生產沒有完全終止,但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已經大大減少,而且由於戰亂,運輸葡萄酒也變得相當危險。慶幸的是,教會將葡萄樹栽種和釀造延續了下來,用於祭祀和醫藥用途。
到14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逐漸興起的富商們開始渴望更好質量的葡萄酒。壹些領地的執政團是由貴族家族掌控,他們擁有巨額的財富和強大的影響力,直接關系到整個所在自治區的命運。最著名的有佛羅倫薩的美帝奇家族(Medici),米蘭的斯佛撒家族(Sforza)和維斯孔蒂家族(Visconti),曼多瓦的貢紮加家族(Gonzaga)。在同時期興起的沿海城市,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成為了重要的貿易和軍事中心,被譽為“海上***和國”,位列歐洲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這三大城市控制著地中海貿易,也包括葡萄酒貿易,並且相互競爭,直到威尼斯雄踞第壹的地位。
而那些意大利重要的葡萄品種,例如Nebbiolo、Barbera、Garganega也在這壹時期的歷史文獻中首次記載,再次見證了意大利葡萄酒歷史的榮光!
後篇
意大利在經歷了文藝復興時期之後,雖然文化方面得到了偉大的復興,但相比法國、西班牙等國在政治、軍事方面依然很薄弱。因此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列強把意大利變成了他們的主戰場,法國占據了皮埃蒙特,西班牙則占據了從北到南的大部分地區,而意大利統治的區域就僅剩威尼斯***和國(Republic of Venezia)和教皇屬地(Papal States)是獨立的。
美洲大陸在1492年被發現以後,地中海貿易失去了昔日的輝煌,意大利開始出現經濟危機。而受經濟危機影響最深的就是意大利南部區域。動蕩不安的政局,以及遠離大西洋航運等因素,使得意大利相對孤立而無法將葡萄酒出口到北歐國家。閉塞的市場環境,使得意大利葡萄酒產業革新相對滯後,當法國和德國在17世紀就開始使用軟木塞和玻璃瓶時,意大利是直到19世紀才開始采用。
19世紀,意大利再次實現統壹,但各區域擁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語言和法律,經濟和社會環境也各不相同,南部依然遠遠落後於北部和中部的發展。政府實施了大量變革來應對這些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壹些著名的意大利酒,Barolo, Chianti和Brunello di Montalcino沿襲了當時19世紀流行的風格和配方。在壹些重要產區,種植和釀造學校再次興起,例如威尼托的科內利亞諾、聖米歇爾阿迪傑農業研究所、皮埃蒙特阿爾巴葡萄酒釀造學校等等。
壹戰時期,意大利加入法國、大不列顛、俄羅斯的協約國,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也進壹步加深了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的危機。當法西斯主義日漸掌權,墨索裏尼統治下的意大利加入了德國、日本陣營,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對墨索裏尼無感,但在他的治下,卻大量興起了城市市政建設,力圖重振羅馬時期的繁榮景象,並且發起了第壹屆威尼斯電影節,也算是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功績)。1946年,意大利建立***和國。僅僅十年後,經濟和工業的快速復蘇,使意大利再次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