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普爾坐落在川流不息的恒河河岸上,是北印度重要的工業中心,其在歷史、宗教和商業方面也有著重要意義。人們認為是薩辰迪州的印度辛國王建立了坎普爾並給了它現在的名字。
直到十八世紀上葉,坎普爾都只是壹個無足輕重的村莊。然而,在這之後它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1765年5月,英國人打敗了舒迦-烏德-達烏拉,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英國人意識到了坎普爾的戰略意義。而這時候歐洲的商人已經開始陸續來到這裏建立他們的商業基地,1778年甚至調用了“阿瓦德當地軍隊”來保護他們生命和財產。1801年的條約使坎普爾落入了英國人的掌控,這是坎普爾歷史的轉折點。不久後,坎普爾就成為了英國在印度最重要的軍事要地,並在1803年3月24日被宣布成為壹個行政區。
不久之後,坎普爾成了1857年戰爭爆發的中心,湧現了許多為坎普爾獨立而犧牲的英雄——納那·薩希布,坦提亞·托普,阿茲莫拉·坎和布裏迦迪爾·迦拉·普拉薩德。1857年坎普爾戰爭中發生的三次戰略事件分別為“威勒爾塹壕事件”、“薩緹查烏拉山脈大屠殺”和“比比迦爾大屠殺”。1857年6月7日納那·薩希布在坎普爾宣布獨立。英國人在胡恩·威勒爾指揮官的指揮下撤退到壹個軍營區域的狹窄塹壕中,歷史上稱之為“威勒爾塹壕事件”。以安全到達阿拉哈巴德為條件,英國駐軍在1857年6月的最後壹周接受了投降,然而6月27日早晨,帶著婦女和兒童正準備上船的士兵在薩緹朝拉山脈突然又開始反擊。當時幾乎所有的男人都犧牲了,只有婦女和兒童幸存了下來,隨後被帶到了薩瓦達柯緹入獄,之後又被轉入比比迦爾的“軍營行政”復合區。哈維洛克將軍帶領救援軍隊來營救,可是還是沒有逃開失敗的厄運。最後在1857年7月15日,被抓獲的婦女和兒童全部被殺害,他們的屍體被拋入了復合區的井裏。英國在拆除了比比迦爾並重新占領坎普爾之後,就在這口井上升起了他們的米字國旗。如今這口井已經用磚填封好了,在納那勞公園,只遺存下來壹個圓形地埂。坎普爾紀念教堂-“眾靈大教堂”後來被重新修建,以紀念1862年的英國威勒爾塹壕東北角的顛落。1947年獨立之後,著名的“悲哀的六翼天使”的大理石歌德式屏風被轉移到眾靈大教堂的墓地中,取而代之的是壹個坦提亞·托普的半身像。
1857年之後,坎普爾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了。1860年,為了給軍隊提供皮質材料,政府馬具馬鞍工廠成立了。隨後,1880年又成立了庫珀艾倫公司。再後來,1862年第壹家棉花紡織廠埃爾金工廠也成功修建,還有1882年建立的莫爾工廠。
如今,坎普爾除了是國家的工業基地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