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時候,從1862年到1874年,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壹個十多年的?同治中興?。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出現了?中興?,必然會帶來盛世,整個王朝將會由此往前延續很多年,但是,清朝晚期的時候出現了這樣壹個?同治中興?,國家卻很快就滅亡了。這是怎麽回事呢?
(慈禧聽政)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在?同治中興?中,有什麽變化。
其壹,慈禧確立了領導權。由於同治是小皇帝,又由於慈安皇後不太管事。因此,在這個階段,基本確立了慈禧的領導權,慈禧太後逐漸成為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國家做到了政令統壹。
其二,漢人官員逐漸走上最高政治舞臺。由於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撚軍起義及回民叛亂中的優異表現,包括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在內的壹大批漢人官員走上了清朝最高的政治舞臺,和滿人官員分庭抗禮。改變了滿人官員在朝廷中壹枝獨大的局面。
其三,洋務運動在中國興起。由於在對外國列強的戰爭中,清政府看到了自己武器的落後,因此以奕欣、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為代表,大力展開?洋務運動?,讓中國的近代工業興盛起來。並且因此收留了不少流民,解決了很多人的吃飯問題。
其四,加大科舉力度吸納了不少民間有才之人。由於洪秀全因為科舉失敗,揭竿而起的事實,因此,清政府在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以後,加大了科舉考試的力度,把更多的人吸納進來,讓整個社會的怨氣得到了較好的疏解。
因為有以上壹些措施和做法,因此使得清政府在那壹段出現了短暫的和諧安寧,似乎出現了復興的景象。
(中興大臣)
但是,?中興?以後,清朝卻不斷受挫,壹瀉千裏。因此,讓人產生懷疑,這個?中興?究竟是怎麽回事?為什麽?中興?以後,清朝反而更衰了呢?
有人說,所謂?中興?,其實是虛構的。是慈禧太後以及李鴻章之類的大臣為了籠絡人心,哄騙全國人民的。
誠然,慈禧太後與李鴻章等大臣,確實會大肆宣揚這個?中興?。因為對於慈禧來說,那是她?垂簾聽政?的政績。為了她能夠繼續?垂簾聽政?,確實需要這樣做。對於李鴻章等漢人大臣來說,也是需要大肆宣傳的,因此這是整個清朝時期,漢人大臣第壹次主宰朝廷。他們需要表達漢人很厲害,很管用,比滿人大臣管用,這也符合他們的心理。
不過,這個說法卻抹殺不掉,在那壹段時期,清朝確實出現了壹段短暫的和諧蓬勃。雖然比較微弱,但至少是壹個反彈。那麽,既然那時候已經出現了好的局面,後來清朝為何惡化得那麽快呢?
我認為,恰恰是這壹個?中興?的狀況,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為什麽說呢?
首先,我們要看看,這個?中興?,究竟?中興?了什麽?
(洋務運動)
從上面的列舉,我們大致可以發現,?中興?實際上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
在政治層面上,就是造成了慈禧的壹家獨大。而且這種壹家獨大,還在往極端方向發展。特別是同治皇帝早死,以及慈安太後越來越邊緣化,以至於後來莫名去世以後,整個朝廷,就完全到了慈禧的手裏。壹家獨大,確實可以保障政令暢通。但是卻也因此造成獨斷專行,造成思想僵化和武斷。在西方逐漸走向民主的同時,中國走向獨裁,政治方向是相反的。
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的上臺,確實是壹個新變化。但是這個新變化,只是滿漢之間的人員變化,並沒有帶來思想變化。尤其是曾國藩,大力提倡在當時來說,較為封閉落後的儒家文化,他也成為儒家的?聖人?。這對當時的中國,不是好事,反而是壞事。
在經濟層面,清朝實施?洋務運動?。但是這個?洋務運動?是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連李鴻章都說,中國與西方人比,就是武器落後,其它方面都比西方人先進。這個認識顯然是極為狹隘和落後的。在這種思想指引下,洋務運動最終只是小敲小打,並沒有引起經濟上革命性的變化。而且由於制度的腐敗,大量財物流入貪腐者的腰包,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什麽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