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邏輯判斷漫談之四:悖論

邏輯判斷漫談之四:悖論

從前,希臘的克裏特島上住著壹個叫伊壁門尼德斯的哲學家。有壹天,他說了這樣壹句話:“所有克裏特人都是說謊者。”問題來了——他說的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假話呢?首先我們假定他說的是真話,那麽就說明至少有壹個克裏特人不是說謊者,即伊壁門尼德斯本人,但既然如此,“所有克裏特人都是說謊者”就是假話,因為已經有壹個不說謊的人了。

 所以,如果他說的是真話,那麽他說的就不是真話。這就是的說謊者悖論。

來源:www.examda.com

悖論是這樣壹種現象:給出命題A,如果承認了命題A,就會推論出命題非A,如果承認了命題非A,就會推論出命題A。總之,對於壹句話,如果承認它是真話,那麽它就是假話,承認它是假話,它就是真話,這就是悖論。比如剛才的說謊者悖論可以轉化成壹種更簡潔的形式——張三說:“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張三說的這句話到底是真話還是假話呢?如果是真話,那麽也就意味著他說的確實是謊話,如果是假話,那麽意味著他說的不是謊話,就是真話。

 悖論還有許多其他形式,比如“所有的話都是假話”就是壹個典型的悖論。假定此命題為真,確實所有的話都是假話,那麽這句話也應該是假話。(但是反過來,假定“所有的話都是假話”是假的,我們只能推出來“有的話是真的”,但是不能推出“所有話為假”這句話為真,因此這個悖論是不完全的,從真可以推出假,但是從假不能推出真。)這樣,說這句話的人會陷入尷尬境地。他可以這樣修改:“除了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所有的話都是假的。”,通過這種方式他似乎避免了矛盾。但是壹個旁人可能會提問:“妳這句話是真話還是假話?”他只能回答:“這句話是真話。”對方繼續問:“妳回答的這句話是真話還是假話?”這是他陷入困境,因為假定第壹句話為真,即世界上只有第壹句話是真話,那麽第二句話應該為假,但是若第二句話為假,則則第壹句話就為假。總之若假定第壹句為真,我們就可以推出第壹句話為假,悖論並沒有被真正克服。說話者也許想繼續補救,把第壹句話修改為“除了我現在這句話和第二句話之外,都是假話。”但是也許旁人會繼續提問:“這兩句話是真話嗎?”他只能回答是真話,於是重新陷入和剛才類似的困境。也許他可以修改說:“除了這三句話,都是假話。”可是這壹修改仍有漏洞,剛才的提問可以繼續,修改過程是無窮無盡的,最後說話者必然要承認,存在著無窮多的真話。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曾經提出過壹個悖論,即的“羅素悖論”。為了理解該悖論,我們可以首先思考這樣壹個問題:某些事物組成的類是不是這些事物的壹員?壹般不是,比如所有猩猩組成的類並不是壹頭猩猩。但是,如果把所有不是猩猩的事物也算作壹類,很顯然,這個類也不是壹頭猩猩,所以這個類本身就是這類事物的壹員。又如,由世界上壹切類組成的類本身也是這個類的壹個成員。

 現在我們只考慮第壹種情況,即某些事物組成的類不是這些事物中的壹員。比如猩猩、狗熊、桌子、椅子等等。這些類又組成了壹個新的類,即由所有不是自己成員的類組成的類。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新的類是自己的壹個成員嗎?無論我們此時回答是還是否,都將陷入矛盾。如果說這個類不是自己的成員,那麽根據這個類的定義,這個類應該包括所有不是自身成員的類,所有這個類就應該是自己的成員。可如果它確實是自己的成員,那麽又違反了定義,因為按照定義它只能包括不是自身成員的類。

 生活中悖論的例子是很多,特別是壹些自以為深刻的人常常說些具有悖論色彩的話。比如我們都曾多次聽到過“真理根本就不存在”、“壹切都是相對的”這類武斷的話。

 對說“真理根本就不存在”的人,我們可以問:“妳說的這句話是不是真理?”這時,對方就會進退兩難,如果他回答說“是”,那就說明真理是存在的,這就和他的話矛盾;如果他回答說“不是”,那我們也就沒必要理會他的話了。

 多從生活中發現悖論的例子,同時審視自己的話是否有悖論的嫌疑,能增強我們語言的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