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人與社會人的關系如下:
1、概念不同
經濟人即假定人思考和行為都是目標理性的,唯壹地試圖獲得的經濟好處就是物質性補償的最大化。
社會人是在社會學中指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完整意義上的人,與“經濟人”相對。通過社會化,使自然人在適應社會環境、參與社會生活、學習社會規範、履行社會角色的過程中,逐漸認識自我,並獲得社會的認可,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
2、假設前提不同
經濟人假設把人當作"經濟人"來看待,認為金錢是刺激人的積極性的惟壹動力。而社會人假設則指出影響人的勞動積極性的除了物質利益外,還有社會和心理的因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個體的觀點和個性都會影響個人對上級命令的反應和工人中的表現。
3,、側重點不同
在經濟學理論研究上,“經濟人”理論提倡者會側重從“人”的外在特性出發去看待和研究管理中的人的問題,而社會人理論者會著重於對“人”的內在特性的研究去看待和研究管理中的人的問題。
擴展資料:
對經濟人的評價
正面
1、理論改變了當時放任自流的管理狀態。
2、加強了社會上對消除浪費和提高效率的關心,促進了科學管理體制的建立。
3、對中國管理實踐,有壹定借鑒作用。
負面
1、“經濟人”假設是以享樂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懶惰而不喜歡工作的“自然人”。
這是20世紀初個人主義價值觀點統治思想的反映,泰勒從企業家與工人都有的營利心來錄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機器。這是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總和的觀點相對立的。
2、“經濟人”假設的管理是以金錢為主的機械的管理模式,否認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認了人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與責任心。
他們認為由於人是天性懶惰的,因此必須用強迫、控制、獎勵與懲罰等措施,以便促使他們達到組織目標。
3、“經濟”假設認為大多數人缺少雄心壯誌,只有少數人起統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絕對對立起來,反對工人參與管理,否認工人在生產中的地位與作用,其人性觀是完全錯誤的。
4、經濟人假設與人是否有利己主義還是利他主義並無必然聯系,僅僅是由資源稀缺性所引起的適應性行為選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經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