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全長約5464千米。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農業為主,冬幹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黃河流域在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內分布有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北方防沙帶。
流域內有三江源草原草甸濕地生態功能區、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12個,設立了近100個涉水類保護區,試點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
黃河上中下遊生境多樣,生態結構與服務功能獨特,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分布有高寒冷水、峽谷激流和平原過河口洄遊保護魚類等水生生物的重要棲息保護地。
黃河源區、寧蒙河段、中下遊河道和河口區分布有廣闊的濕地資源,同時黃河對華北部分地區和渤海生態系統良性維持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