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的演繹,人們對古代錢幣認知也是越來越多,在每個人的印象當中,銀兩出現的次數是最多的,每次想到銀兩,腦海當中都會出現壹幅畫面,壹位俠客闊氣的丟下壹枚銀兩,然而說不要找了,小二總是喜笑顏開。
銀作為古代的硬通貨,其實並不是第壹時間進入貨幣體系,最早的貨幣是人工貝殼,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商代中晚期,殷商掌握了冶煉技術,於是就出現了金屬貝類貨幣,有金貝、銀貝、銅貝,不過大多數還是使用無文銅貝。
隨著春秋戰國,群雄割據,貨幣也在發展,但各國之間的貨幣各不相同,也各不流通,只限於國內,秦滅六國之後,貨幣統壹,秦幣為全國貨幣,秦半兩成為與上幣黃金對稱的下幣,此時銅幣和黃金是主要貨幣。
兩漢時期,出現了白銀,但主要還是效仿秦半兩的銅錢,形如榆莢,稱為?莢錢?,明清時期銀兩才真正開始大量使用,不過明清時期銀兩的價格跟秦漢有很大的差距,因為明清朝流入了外匯,銀兩的價格也會變動。
它不會像秦漢時期壹樣壹兩白銀就是壹兩白銀,類似道光初年,壹兩白銀換錢壹吊,壹吊錢就是壹千文銅錢,而鴉片戰爭結束之後,壹兩白銀可以兌換壹千六七百文錢,最高甚至兌換了兩千二三百文錢。
這也是因為清朝跟西方列強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加上乾隆時期只規定白銀流通,而西方為了彌補這種貿易差就大量使用白銀,銅錢只是民間流通,因此明清兩代的壹些官員,壹月工資只有二到三兩。
不過按照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的糧價,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壹兩四錢六分,根據1石等於100斤等於70公斤計算,1兩白銀等於170元。
平常人家壹兩白銀就可以維持壹年的開銷,想想慈禧賠了不知道多少億,簡直就難以想象那數字可以養活多少人,再舉壹個典型的例子,美國曾用720萬美元買下了阿拉斯加,折合當時的銀兩來算大約是400萬銀兩。
不過銀兩也同樣存在造假,壹些人在熔煉金屬的時候,會加入鐵或者銅,最好的辨別方面就是咬上壹口,因為銀質地較軟,因此會留下牙印,銀雖然是壹種不活潑金屬,但經過幾百年的氧化,銀兩也會發黑。
外表發黑,加上坑坑窪窪的牙齒印,早已經不是電視劇當中的極為美觀的銀兩了,就算丟到地上,妳可能都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