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和余光中的《鄉愁》對比~~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和余光中的《鄉愁》對比~~

祖籍福建省永春縣桃城鎮洋上村,1928年生於江蘇南京,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發表第壹首詩作,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 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53年10月,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創“藍星”詩社及《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主義詩歌創作。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後任詩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在臺灣居住,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主要詩作有《鄉愁》、《白玉苦瓜》、《等妳,在雨中》等;詩集有《靈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詩選》等;詩論集有《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鑒賞》等。其中《鄉愁》壹詩,因為形象而深刻抒發了遊子殷切的思鄉之情並富有時代感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河贊賞。他的詩,兼有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雕細刻,抒情細膩纏綿,壹唱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他因此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他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壹家。

余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壹個走向,即先西化後回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 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 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壹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壹,壹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誌和理想的詩,壹般 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壹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沈,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40余種.著有 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余光中的詩文創作及翻譯作品,祖國大陸有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廣州花城出版社、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後出版。余先生同時又是資深的編輯家,曾主編《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重要詩文刊物。並以“總編輯”名義主編臺灣1970?/FONT>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15冊(小說卷、散文卷、詩卷、戲劇卷、評論卷)。

余光中在臺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並發表演講。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如1992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1997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歌散文選集***7冊,他應邀前往長春、沈陽、哈爾濱、大連、北京五大城市為讀者簽名。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頒贈客座教授名銜。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朗誦演出他的名詩《鄉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北京圖書目錄》,收錄《余光中詩選》於其中。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東方之子》等欄目專題向國內觀眾連續推薦報導余光中先生,影響很大。

海內外對余光中作品的評論文章,大約在壹千篇左右。專論余光中的書籍,有黃耀梁主編,分別由臺灣純文學出版社與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鳳凰》、《璀璨的五彩筆》;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壹百首》(流沙河選釋)等5種。傳記有臺灣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其詩集《蓮的聯想》,1971年由德國學者譯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詩文被譯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壹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目前仍在“與永恒拔河”。呼吸在當今,卻已經進入了歷史,他的名字已經顯目地鏤刻在中國新文學的史冊上。

但其曾經在1960,1970年代攻擊臺灣左翼作家及鄉土作家,讓人詬病至今。但這並不為大陸讀者熟知。

年代:現當代

作者:余光中

作品:鄉愁

內容:

小時候

鄉愁是壹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壹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壹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壹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六壹.壹.二十壹

評價: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壹,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

余光中

尋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余光中

那壹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裏,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妳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壹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妳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裏妳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妳?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壹吐就半個盛唐

從壹元到天寶,從洛陽到鹹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妳的壹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壹彈挑起的回音

壹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妳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妳醉處,妳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壹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妳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妳不住

壹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妳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裏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妳故鄉

常得妳壹生癡癡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裏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壹扔

便旋成壹只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妳回傳說裏去

鄉愁四韻

鄉愁四韻,即《鄉愁四韻》,是臺灣詩界泰鬥、著名愛國民族人士、文化名流、知名學者--余光中先生的詩歌名篇。“演奏‘鄉愁四韻吉他譜’”---《鄉愁四韻》最有特點的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泛音;再有是滑音、擊弦、勾弦、琶音。還有壹處輪指。鄉愁四韻要想彈好,須找感覺。 不然即使能彈出來,也無味道。

賞析

全詩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為壹位生在大陸,成名於港臺的著名詩人,親情、鄉情、愛國之情成為他詩歌創作的主要方向。嚴滄浪曾說過:“詩有別材,非關理也;詩有別趣,非關書也。”。

第壹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詩人選取“長江水”作為第壹意象,含義深刻。

第二章,聯想自然,環環相扣。詩人索取的是壹張“海棠紅”,是“血壹樣的海棠紅”。是第壹章意象的發展。

第三章,音韻和諧,壹唱三嘆。詩人選取了“雪花白”這壹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是詩人的反思,壹種新的追求。

第四章,無理而妙,富於別趣。詩人選取的意象是“臘梅香”。“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木。”是營造亮色。

全詩,詩人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猶如壹根紅線,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壹起。詩人選取象征現代文明的“長江水”為第壹意象。

歌曲:鄉愁四韻

作詞:余光中

歌手:羅大佑

給我壹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壹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壹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壹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壹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壹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壹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壹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壹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壹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壹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壹朵臘梅香啊臘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