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沒有宋體,宋體是用哪個英文單詞表示的

沒有宋體,宋體是用哪個英文單詞表示的

英文:Song、Mincho

其他名稱:明體、明朝體、匠體字

出現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壹種漢字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壹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erif),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擴展資料

歷史溯源

自南北朝以來,佛教在中國有了爆炸性增長,隨之而來的經書供應量也與日俱增,於是寫經手這壹職業由此誕生,而這種為適應快速抄寫的書體也被後人稱為“抄經體”

唐代早期的雕版印刷字體來源就是唐代的抄經體。到了五代,隨著印刷術的大規模普及,官方也逐漸成為雕版印刷的普及與規範制定者,中國經典書冊《九經》的第壹次雕版印刷就是在五代時由官方出品。

至宋代,雕版印刷迎來黃金時期。但是此時的雕版印刷字體卻並非是後來被大家熟知的宋體,而是多以唐代名家字體入板。不同地區的入板字體也不盡相同。四川地區多用顏真卿的顏體入板。而福建地區則多用柳體。

而被我們稱為“宋體”的字體,在南宋才開始逐漸完成與書法字體的脫離,但還只是印刷字體與書法字體脫離的壹個過渡時期,後世稱為“過渡仿宋體”如《女郎魚玄機詩》。

此時的“過渡仿宋體”是為了快速雕刻而創造的新型印刷字體。例如橫畫的收筆設計成兩次湊刀即可雕成的三角形,許多字的形態已經非常接近宋體。到了明代,隨著印刷技術飛速發展,印刷字體也終於形成了被我們今天稱之為“宋體”的最終版。

名稱溯源

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明朝文人特別是書籍的收藏者,極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但為求便捷,也為了降低成本,明朝的這些仿宋刊本經常只刻出“膚廓字樣”,而非原來楷味濃厚的宋字。

最終形成了壹種專門用於印刷的字體。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補刊經庵《文獻通考》的序文中,規定:“此後刻書,凡方體稱宋體字,楷書均稱軟字”。“宋體”之名由此而來。

百度百科-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