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期探索階段(1950年代初期-1960年代初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有企業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經營管理模式。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1956年,中國開始嘗試實行大中型國有企業的“統分結合”經營管理模式,即在國家的集中領導下,通過實行分級經營、分權經營、承包經營等方式,使企業在壹定程度上具有自主經營權,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深化改革階段(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國有企業體制面臨著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效益、管理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弊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開始逐步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推進“雙層經營體制”改革,即在保持國有企業法人地位不變的前提下,實行股份制改革,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3、完善制度階段(1990年代中期至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的國有企業逐漸擺脫了過去“大而全”的管理模式,實行“精而專”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同時,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我國也逐步完善了“雙層經營體制”的相關制度,加強了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和約束,提高了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