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可用性測試的國際標準ISO

可用性測試的國際標準ISO

ISO/IEC 9126-1將可用性定義為“在特定使用情景下,軟件產品能夠被用戶理解、學習、使用、能夠吸引用戶的能力” ISO/IEC 9126-1. Software engineering – Product quality – Part 1: Quality model[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2001.。 ISO/IEC 9126-1闡述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軟件質量的六個方面(見下圖),依次為功能性(functionality)、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usability)、有效性(efficiency)、維護性(maintainability)、移植性(portability)。ISO/IEC 9126-1將“使用質量(Quality in use)”作為廣義的目標:滿足目標用戶和支持用戶的使用質量,功能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用性決定著目標用戶在特定情景中的使用質量,支持用戶則關心維護性和移植性方面的質量。目前ISO/IEC 9126-1有兩個作用,首先是作為具體軟件設計活動的壹部分(可用性定義),其次是提供軟件滿足用戶需求的最終目標。

國際標準ISO 9241-11將可用性定義為“特定的用戶在特定的使用情景下,有效、有效率、滿意的使用產品達到特定的目標”ISO9241-11.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DT's) – Part 11: Guidance on usability[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1998.。ISO 9241-11將可用性概括為三方面:有效性(effectiveness),用戶使用系統完成各種任務所達到的精度(accuracy)和完整性(completeness);效率(efficiency),用戶按照精度和完整度完成任務所耗費的資源,資源包括智力、體力、時間、材料或經濟資源;滿意度(satisfaction),用戶使用該系統的主觀反應,描述了使用產品的舒適度和認可程度。

Nielsen(1994)認為實用性(utility)和可用性(usability)構成了系統能否用來達到特定目標的因素,稱為有用性(usefulness)Nielsen J.可用性工程[M].劉正捷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6-24.。可用性定義為“用戶能否很好地使用系統的功能”,分為五個因素:可學習性(learnability),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使用系統完成相關任務;效率(efficiency),用戶學會使用系統後,能夠高效率地使用系統;可記憶性(memorability),用戶在壹段時間沒有使用系統後,仍然能夠使用系統;出錯(errors),用戶使用系統時能夠少出錯,系統必須防止災難性錯誤發生;滿意度(satisfaction),用戶使用系統主觀上感到滿意。

Shackel(1991)將可用性定義為“按照人的功能特性,系統很容易、有效地被特定用戶群使用,經過特定培訓和用戶支持,在特定的環境情景中,完成特定範圍的任務”,並將可用性分為四個因素:有效性(effectiveness)、可學性(learnability)、靈活性(flexibility)、態度(at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