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概念不同:
外毒素(exotoxin)是細菌毒素的壹種。是某些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到菌體外的壹種對機體有害的毒性物質。按其對細胞的親和性及作用方式不同,可分為細胞毒、神經毒及腸毒素三大類。
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菌,(如傷寒桿菌,結核桿菌,痢疾桿菌等)的菌體中存在的毒性物質的總稱。是多種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成分,由菌體裂解後釋出的毒素,又稱之為“熱原”。單位Eu/ml。
二、化學組成主要成分不同:
外毒素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分子量27,000~900,000);
內毒素主要成分為磷脂壹多糖壹蛋白質復合物(毒性主要為類脂A)。
三、存在部位不同:
外毒素由活的細菌釋放至細菌體外;
內毒素為細菌細胞壁結構成份,菌體崩解後釋出。
四、細菌種類不同:
外毒素以革蘭氏陽性菌多見,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少數革蘭氏陰性菌;
內毒素以革蘭氏陰性菌多見,多數革蘭氏陰性菌,少數為革蘭氏陽性(如蘇雲金芽孢桿菌)。
五、毒性作用不同:
外毒素毒性強,微量對實驗動物有致死作用(以ug計量)。各種外毒素有選擇作用,引起特殊病變,不引起宿主發熱反應。抑制蛋白質合成,有細胞毒性、神經毒性、紊亂水鹽代謝等;
內毒素毒性稍弱,對實驗動物致死作用的量比外毒素為大。各種細菌內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發熱、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粒細胞減少血癥、施瓦茲曼現象等。
六、穩定性不同:
外毒素不穩定,60℃以上能迅速破壞;
內毒素耐熱,60℃耐受數小時。
七、免疫抗原性不同:
外毒素強,刺激宿主產生抗毒素;
內毒素較弱,甲醛液處理後不形成類毒素。
八、處理方式不同:
外毒素特定抗生素治療為主;
內毒素消炎藥物、抗氧化劑治療為主。
百度百科——外毒素
百度百科——內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