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DC 存在於體內多種組織中,但含量很少,無法滿足科學研究和臨床治療的需要,所以人們嘗試多種方法來體外培養和擴增DC。對於人,最常用的方法是從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誘導DC 的產生。而對於小鼠,最常見的方法是從骨髓細胞誘導產生DC,即 骨 髓來源的DC(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 。
本文主要介紹:
經典的BMDC 培養法-Inaba 法(改良)?
BMDC大量制備法-Son 法
BMDC 大量制備法-Lutz 法
註意事項
經典的BMDC 培養法-Inaba 法(改良)?
背景:
1. Inaba 法獲得的BMDC 數目為5-7 x 106 個/小鼠;
2. Inaba 原法操作比較復雜,需要將骨髓中的淋巴細胞等用抗體+補體法預先去除,後來的改良法均省卻了這個步驟,其實Inaba 後來自己也說這個步驟雖然可提高BMDC 的純度,但不會對BMDC 的生成產生影響,可做可不做[10];
3. Inaba 原法僅用GM-CSF 來誘導BMDC 的產生,雖然得到的BMDC 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中有較強的刺激能力,但DC 的成熟度不及GM+IL-4 的聯合誘導,所以後來的改良法中多用GM+IL-4 聯合誘導。
培養步驟:
1. 小鼠骨髓細胞的獲得
1.1 小鼠(6 - 10 周齡)頸椎脫臼法處死,手術取出所有股骨(femurs)和脛骨(tibias),並剪刀和鑷子將骨周圍的肌肉組織盡量去除幹凈;
註:不要損傷到骨。
1.2 將骨移至超凈臺內,並用盛有70%酒精的無菌培養皿浸泡2-5min,以消毒滅菌,然後用無菌的PBS 洗2 次;
1.3 將骨移入另壹個盛有PBS 的新培養皿中,用剪刀剪去骨兩端,再用註射器抽取PBS,針頭分別從骨兩端插入骨髓腔,反復沖洗出骨髓至培養皿中,直至
骨完全變白;
1.4 收集骨髓懸液,用200 目尼龍網濾去小碎片和肌肉組織;
1.5 濾過液1200 rpm 離心5min,棄上清;
1.6 加入2 ml 氯化銨紅細胞裂解液(1x),重懸細胞,室溫孵育3-5min,最長10min;
氯化銨紅細胞裂解液的配制:
1. 先配制10x的貯存液,配法如下:
稱取82.9g NH4Cl,10.0gKHCO3和0.37g Na2EDTA,溶於1L的蒸餾水中,0.22μm濾膜過濾除菌,4oC儲存6個月;
註:可根據需要配制適量的10x貯存液,其中各組分需成比例增減。
2. 臨用前,將10x貯存液用無菌蒸餾水1 : 9稀釋成1x工作液即可。?註:因氯化銨紅細胞裂解液對骨髓細胞有壹定的傷害作用,所以要盡量縮短溶血時間。
1.7 加入10 ml PBS 中和裂解液的作用,然後1200 rpm 離心5min,棄上清;
1.8 PBS 洗1 次,然後用含10% FBS 的RPMI 1640 培養液重懸細胞,至此已獲得小鼠骨髓細胞。
2. BMDC 的誘導分化
2.1 步驟1 中獲得的小鼠骨髓細胞計數後用含10% FBS 的RPMI 1640 完全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為0.5-1 x 106/ml;
2.2 鋪至24 孔培養板內,每孔1ml 細胞,同時加入重組小鼠GM-CSF (20ng/ml)和IL-4 (10ng/ml),37℃,5% CO2 培養箱培養,此為培養的第0 天;
註:1) 壹般壹只小鼠大約可收獲4-5 x 107個骨髓細胞,所以可以鋪至少40-50個24 孔板板孔。
2) GM-CSF 和IL-4 的使用濃度區間分別為20-50ng/ml 和10-40ng/ml。
2.3 每2 天輕輕搖晃培養板,然後3/4 體積更換新鮮培養液,並補足細胞因子。
2.4 在第5 天和第8 天之間,輕柔吹打培養液,收集懸浮細胞及巰松貼壁生長的細胞;
2.5 1200 rpm 離心5min,棄上清;
2.6 用含10% FBS 的RPMI 1640 完全培養液重懸細胞並計數,然後調整細胞濃度至1 x 106/ml,並加入重組小鼠GM-CSF (20 ng/ml)和IL-4 (10ng/ml);
2.7 細胞鋪板至100 mm 培養皿(每皿最多10ml)或6 孔培養板(2m/孔)。
2.8 37℃,5% CO2 培養箱繼續培養1-2 天;
2.9 收集懸浮細胞,即為較成熟的BMDC。
3. BMDC 的完全成熟
註:步驟2 中獲得的BMDC 並非完全成熟的DC,若想得到完成成熟的DC,還需LPS,CD40L 或TNF-a 等的誘導。
3.1 步驟2.4 或2.9 中獲得的BMDC 以1200rpm 離心5min,棄上清;
3.2 用含重組小鼠GM-CSF (20 ng/ml)和IL-4 (10ng/ml)的RPMI 完全培養液重懸沈澱,計數後調整細胞濃度為1 x 106/ml;
3.3 加入24 孔培養板中,並加入成熟誘導劑,如TNF-α (250U/ml),LPS (1μg/ml)、或CD40L(1μg/ml)等;
3.4 37℃,5% CO2 培養箱培養2 天;
3.5 收集懸浮細胞及疏松貼壁生長的細胞即為成熟樹突狀細胞。
BMDC 大量制備法-Son 法
背景:
1. 該法可在7 天內獲得30-40 x 106 個DC/小鼠,是Inaba 經典方法的7-10 倍。DC經14.5%甲泛葡胺(Metrizamide)梯度離心後,純度(即CD11c+/I-Ab+細胞)可達85-95%。
2. 該法獲得的DC 的內吞能力弱於Inaba 經典方法,但分泌的IL-12p70 量相似;
3. 該法獲得的DC 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中比Inaba 經典方法呈現更強的刺激能力;
4. 該法獲得的DC 能引起更強的特異性T 細胞反應;
5. 以上結果提示,該法比經典方法能獲得更多、更成熟的BMDC。
培養步驟:
1. 小鼠骨髓細胞的獲得
見Inaba 法(改良)中的相應步驟。
2. BMDC 的大量制備
2.1 步驟1 中獲得的小鼠骨髓細胞計數後用含10% FBS 的RPMI 1640 完全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為2 x 105/ml;
2.2 鋪至6 孔培養板內,每孔5ml 細胞,同時加入重組小鼠GM-CSF (1000U/ml)和IL-4 (1000U/ml),37℃,5% CO2 培養箱培養;
2.3 在培養的第4 天,向培養體系中補充重組小鼠GM-CSF (1000U/ml)和IL-4(1000U/ml);
2.4 培養的第7 天收集DC,用2-4ml RPMI 1640 完全培養液重懸,加至等體積的14.5%(w/v) 甲泛葡胺上,1200 x g 室溫離心20min;
註:此時的DC 為不完全成熟的BMDC,要想進壹步成熟,請跳至步驟3。
2.5 收集中間層,並用RPMI 1640 完全培養液洗3 次備用。
3. BMDC 的完全成熟
3.1 步驟 2.4 中收集的BMDC,重新鋪板,並向培養體系中加入重組小鼠GM-CSF(1000U/ml)和IL-4 (1000U/ml),以及LPS (1-10μg/ml)
3.2 37℃,5% CO2 培養箱培養2 天,獲得成熟的BMDC。
BMDC 大量制備法-Lutz 法
背景:
1. Lutz 法與Son 法相似,均可大量制備BMDC,但與Son 法相比,Lutz 法更為廣泛地被采用。
2. 該法可獲得更多的BMDC,達1-3 x 108 個/小鼠,而且純度可達90-95%;
3. 該法比Son 法使用的細胞因子濃度低得多,僅為200U/ml,而且培養的第8 天到第10 天降為30-100U/ml,這樣可以大幅節約試劑成本;
4. 該法與Inaba 經典方法和Son 法的最大不同是使用細菌培養皿(Petri dish)而非細胞培養板來培養骨髓細胞。Inaba 的解釋是細菌培養皿不容易使骨髓中的巨噬細胞貼壁,從而抑制巨噬細胞的發育,進而避免巨噬細胞對DC 成熟的抑制作用,這可能是該法能夠以較低鋪板密度獲得大量BMDC 的主要原因。
5. 但該法的培養時間較長,需要10-12 天,壹方面是為了獲得更多的BMDC,另壹方面,大多數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很難存活這麽長時間,因此可提高最終獲得的BMDC 的純度;
6. 該法僅用GM-CSF 進行誘導培養,得到的BMDC 中未成熟和成熟DC 均有,若要進壹步提高成熟度,需用LPS 或TNF-α再誘導1-2 天,其中成熟DC 細胞的含量將達到50-70%。
培養步驟:
1. 小鼠骨髓細胞的獲得
見Inaba 法(改良)中的相應步驟,註意省去溶血步驟。
2. BMDC 的大量制備
2.1 步驟1 中獲得的小鼠骨髓細胞計數後用含10% FBS 的RPMI 1640 完全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為2 x 105/ml;
2.2 鋪至100mm 細菌培養皿(Petri Dish)中,每皿10ml 細胞,同時加入重組小鼠GM-CSF (200U/ml,對於PeproTech 的GM-CSF,相當於20ng/ml),37℃,5%CO2 培養箱培養;
註:此處使用的是細菌培養皿,而非細胞培養板。
2.3 第3 天時,向培養皿中再加入10ml 含20ng/ml 重組小鼠GM-CSF 的完全培養液;
2.4 第6 天和第8 天分別半量換液,即收集舊培養液,離心後用含20ng/ml 重組小鼠GM-CSF 的完全培養液重懸細胞沈澱,然後再將細胞懸液放回原皿;
2.5 第10 天時可收集細胞,即為BMDC。
3. BMDC 的完全成熟
3.1 培養第10 天的DC 用移液器輕輕吹打收集懸浮細胞,300 x g 室溫離心5min;
3.2 棄上清,用10ml RPMI 1640 完全培養液重懸細胞沈澱,然後鋪於100 mm 細胞培養板;
3.3 加入重組小鼠GM-CSF(100U/ml , 相當於PeproTech 的10ng/ml) 和TNF-α (500U/ml),或重組小鼠GM-CSF(100U/ml,相當於PeproTech 的10ng/ml)和LPS (1μg/ml);
3.4 37℃,5% CO2 培養箱繼續培養1-2 天。
BMDC 的鑒定
1. 形態學觀察:BMDC 多數呈集落生長,細胞有多個樹突樣突起,成熟的BMDC 更加明顯;
2. 細胞表型分析:流式細胞術檢測DC 細胞表面CD11c,CD40,CD80,CD86,MHCII 類分子(I-A/I-E)等的表達,BMDC 高表達這些分子,完全成熟的BMDC 中這些分子的表達會進壹步提高。
3. 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BMDC 具有較強的刺激能力,且成熟度越高,刺激能力越強。
註意事項
1. 小鼠品系和性別:
多數研究表明,所使用的小鼠品系與獲得BMDC 的數量和成熟度關系不大,但也有研究表明C57BL/6 小鼠可能更好。
Lutz 表示從C57BL/10,DBA/2,C3H/J 和129 等小鼠品系均可獲得足夠數量和純度的BMDC,但Lutz 在其實驗中更傾向於使用C57BL/6,ICR 和BALB/c 小鼠,且發現C57BL/6 小鼠的BMDC 產量最高,而且ICR 小鼠和C57BL/6 小鼠的BMDC 對LPS的成熟誘導敏感度高於BALB/c 小鼠。
關於小鼠的性別,Inaba 認為雄性小鼠更好些,因為他們的骨骼更大,從而可以獲得更多的前體細胞,但多數學者更傾向於使用雌性小鼠。因此,目前培養BMDC 用的比較多的小鼠是雌性或雄性C57BL/6 小鼠。
2. 單獨使用GM-CSF 還是聯合使用IL-4?
Inaba 經典法和Lutz 大量制備法中均僅用GM-CSF 即可誘導出相當數量的BMDC,而且也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中表現出較強的刺激作用,但其實這些BMDC 的成熟度並不足夠高。
研究顯示,GM-CSF+IL-4 聯合誘導比GM-CSF 單獨誘導產生的BMDC 表達更高的MHC II 類分子和***刺激分子CD80 和CD86 等,提示前者具有更強的抗原遞呈能力,而且前者在混合淋巴細胞反應中表現出更有效的刺激能力。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GM-CSF+IL-4 聯合誘導的BMDC 可產生保護性抗腫瘤免疫反應,而GM-CSF 單獨誘導的BMDC 的保護性較弱,這些都說明GM-CSF+IL-4 聯合誘導的BMDC 的成熟度高於GM-CSF 單獨誘導的BMDC。
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unster)的Labeur 研究也表明,單獨用GM-CSF 誘導的BMDC 為未成熟DC,GM-CSF 和IL-4 聯合誘導產生的BMDC 的成熟度居中,添加CD40L 或LPS 可進壹步誘導BMDC 完全成熟。
因此筆者認為,要想獲得功能更好的BMDC,最好用GM-CSF 和IL-4 聯合誘導骨髓細胞。而且,如果能在Inaba 經典法和Lutz 大量制備法中添加IL-4,應該會獲得更加成熟、有效的BMDC。
3. 成熟誘導劑的選擇
LPS,CD40L 和TNF-α無論對人DC 還是小鼠DC 均是常用、有效的成熟誘導劑,那麽應該選擇哪個呢?
TNF-a 誘導DC 的成熟能力在三者中最弱[7,8]。LPS 和CD40L 均是DC 體外完全成熟的強誘導劑,兩者誘導DC 的成熟度相似,但誘導產生的細胞因子譜有差異。CD40L誘導成熟的BMDC 在體內顯示出最強的免疫調節能力,包括保護性和治療性腫瘤免疫反應的產生。
用LPS 刺激DC 完全成熟所用的濃度壹般為1-10μg/ml,但其實0.1 μg/ml 已經有非常強的作用,但保險起見,壹般選用1μg/ml。
對於CD40L 需要註意的是,CD40L 分子屬於TNF 配體家族,該家族的特點是在形成三聚體後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最好能用重組的CD40L 三聚體蛋白來刺激DC,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用CD40L 單體來刺激DC,多數情況下成熟度並不是很高。
4. 培養方法的選擇
BMDC 相關試劑推薦
註:用於DC 鑒定的表面標誌物的表達在流式圖上均呈現單個峰,且多數情況下不能與陰性峰完全區分開來。為避免多色分析時補償調節不好導致結果的不準確性,建議最好用單標,最多用雙標來做DC 表面標誌的分析,而且必須使用同型對照,而非空白細胞對照來排除背景染色。
因本文涉及技術內容較多,如大家對實驗步驟有疑問,可查看原文出處:/xwzx_936.html。
註:本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