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 文
本試題卷***8頁,六大題23小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祝考試順利★
註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並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統壹提供的2B鉛筆將答題卡上試卷類型A後的方框塗黑。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統壹提供的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幹凈後,再選塗其它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統壹提供的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後,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壹並上交。
壹、語文基礎知識(***15分,***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註音全都正確的壹組是
A.踹(chuài)水 競(jìnɡ)賽 蘸(zhàn)酒 擂(léi)鼓助威
B.跋涉(shè) 陡(dǒu)峭 攀登(dēnɡ) 餐霜飲雪(xiě)
C.善(shàn)良 謙遜(sùn) 璞(pú)玉 不事雕琢(zhuó)
D.荊棘(jí) 飄泊(bó) 青苔(tāi) 紅漆(qī)雕花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壹組是
A.仿徨 愁怨 寂寥靜默 淒婉惆倀
B.顧盼 精捍 步履穩健 風神瀟灑
C.睿智 稟賦 崇高品質 趨善避惡
D.辯難 商榷 典藉滿架 旁稽博采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壹組是
①宋人畫雪常不用鉛粉, 把背景用墨襯黑,壹層層 ,留出山頭的白,樹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虛實映襯,意境悠遠。
②因為睡不著,打開窗簾,遙望夜空, 滿天,斜月晶瑩,薄霧似輕紗漫卷, 。我思念那個小山村,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A.而是 點染 星漢 如夢如幻
B.總是 浸染 星雲 如詩如畫
C.卻是 繪染 星光 詩意盎然
D.只是 渲染 星鬥 詩意朦朧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壹項是
A.《美麗中國》以歌舞為主,融入京劇演唱、茶藝表演、少林武術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燈光,震撼的音響,壹幅美麗中國的大寫意,聲光舞影流溢著濃郁的中國情。
B.夢在前方,路在腳下,青年要堅定信念,珍惜韶華,在追求中國夢的道路上放飛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國家”!
C.從汶川到蘆山,地震確實有能量剝奪太多本該鮮活滋潤的生命,但地震卻沒有能量剝奪站立在廢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堅強。
D.網友們紛紛撰寫微博,圍繞著“追星”的話題,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經”壹番,捧腹之後,總有壹種耐人尋味留在心中。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壹項是
A.《論語》中有不少有關為人處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告訴我們做人要言語謹慎、行事敏捷;“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說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
B.《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隨賈母等赴寧國府賞梅,午間去房間休息,看見房內掛著壹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覺得這副對聯蘊含豐富,十分喜愛,銘記在心。
C.《狂人日記》把批判的鋒芒指向舊中國幾千年“吃人”的歷史。在狂人看來,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與人互相牽掣,結成壹個連環,難以打破。文末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
D.美國作家海明威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橋邊的老人》和《老人與海》均以“老人”為主人公,前者表現了戰爭環境中人性的光輝,後者描寫了“人的靈魂的尊嚴”。
二、現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鄉 土 本 色
費孝通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那些被稱土氣的鄉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農業直接取資於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裏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生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並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壹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土社區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並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富於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範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假如在壹個村子裏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生了壹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裏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壹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裏,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壹種並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壹起生長而發生的社會;壹種是為了要完成壹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壹位外國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後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後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壹般,並不是由於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壹個生活環境。
熟悉是從時間裏、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次的小磨擦裏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壹句裏的“習”字。“學”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後的親密感覺。在壹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麽?”——這類的話已經成了我們現代社會的阻礙。現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生法律。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這不是見外了麽?”鄉土社會裏從熟悉得到信任。鄉土社會的信用並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於對壹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
從熟悉裏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並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境裏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範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在鄉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麽?孔子並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
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土社會中所養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於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6.下列對“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壹項是
A.鄉民是中國社會的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生存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束縛。
B.人與人在空間排列上的不流動性,造成鄉土社會裏鄉民個體之間彼此的孤立與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鄉土社會裏的個體為了謀生這壹***同目標,分工協作,有機地聚合在壹起,形成沒有陌生人的“熟人”社會。
D.無論是生活的環境還是所接觸的人物,對鄉民而言都是生而與俱,再熟悉不過的,於是他們選擇固守鄉土,終老於斯。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壹項是
A.生活在鄉土社會的人們,彼此之間相互了解,沒有隔閡,相比現代社會,更容易獲得壹種從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於土地的鄉民從小習得禮俗,與周圍的人都熟如親人,因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對他們來講“從俗即是從心”。
C.鄉民之間的交往是基於彼此的熟悉和信任來進行的,法律不是調節鄉土社會中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基本依據。
D.鄉土社會的信用產生於對壹種行為規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這種信用遠勝於法理社會中的壹紙契約。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A.鄉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禮俗社會,而現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法理社會,兩者的人際交往原則有別。
B.禮俗是鄉土社會裏應對社會生活的根本原則、抽象真理,也是人們處理具體事務時目的與手段間的普遍聯系。
C.鄉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裏獲得的認識是個別的。《論語》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
D.在鄉土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暴露出弊端,“土氣”壹詞因而有了貶義。
三、古代詩文閱讀(***34分,***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廉希憲事略
廉希憲,字善甫,畏兀(今作“維吾爾”)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於燕,適其父孝懿公廉訪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兒必大吾門,吾聞古者以官受氏,天將以廉氏吾宗乎!吾其從之。”舉族承命。
公身材魁偉,舉止異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覲,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論議宏深,忍顧殊絕。
諸貴臣校射上前,壹貴臣顧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 ”諸貴假以勁弓,三發連中,諸貴驚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書生。”
國初,拜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書右丞劉整以初附為都元帥,騎從甚都,詣門求見。公之兄弟凡十人,後皆至壹品。公之弟薊國公希貢猶布衣,為通報。公方讀書,略不答。薊公出,整復浼入言之。因令徹去坐椅,自據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側立,不予之壹言。 整求退,謂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當詣政事堂。”及出,愧赧無人色。
頃之,宋士之在羈旅者,寒餓狼狽,冠衣襤褸,袖詩求見,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薊公復為入言,急令鋪設坐椅,且戒內人備酒饌。出至大門外,肅入,對坐,出酒饌,執禮甚恭,且錄其居止。 諸儒但言困苦,乞歸。公明日遂言於世皇,皆遂其請。
是夜,諸兄弟問曰:“今日劉元帥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窮秀才,卻禮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無疑。”公曰:“我是國家大臣,言動顰笑,系天下重輕。整雖貴,賣國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義重。若寒士數十,皆誦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與,何故而拘執於此?況今國家起朔漠,斯文不絕如線。我更不尊禮,則儒術且將掃地矣。”公之作興斯文若此,是大有功於名教者也。
(選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輟耕錄》,有刪改)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天將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為姓氏
B.諸貴假以勁弓 假:借給
C.整復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當詣政事堂 詣:前往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廉希憲舉止不同尋常的壹組是(3分)
①三發連中,諸貴驚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後皆至壹品
③公方讀書,略不答 ④因令徹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無人色 ⑥且戒內人備酒饌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廉希憲出生之時,其父孝懿公剛好被任命為廉訪使。孝懿公非常高興,認為廉希憲將來壹定會很有出息。
B.廉希憲十九歲時,隨父親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見廉希憲才貌出眾,見識不凡,給予了他格外的恩寵。
C.廉希憲任平章政事之時,對登門拜訪的中書右丞劉整極為冷淡,因為他認為劉整是不知君臣之義的叛臣。
D.滯留在北方的秀才們饑寒交迫,廉希憲不僅解除他們的困苦,還把他們舉薦給元世祖,讓他們得到重用。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爾豈億我為不能耶?顧吾弓差軟。(3分)
(2)整展拜起,側立,不予之壹言。(2分)
(3)肅入,對坐,出酒饌,執禮甚恭,且錄其居止。(4分)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丁太夫人憂,希憲公率族親行古喪禮,勺飲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慟 輒 嘔 血 扶乃 能 起 既 葬 結 廬 墓 所 諸 相 以 居 憂 無 例 欲 極 力 起 公,相與詣廬,聞公號痛,竟不忍言。 (選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刪改)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臨江 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註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壹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3分)
(2)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5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的5個小題作答,如答題超過5個,按所答的前5個小題計分)(5分)
(1)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寡人之於國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賈誼《過秦論》)
(3)狗吠深巷中, 。(陶淵明《歸園田居》)
(4)雁陣驚寒, 。(王勃《滕王閣序》)
(5) ,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6)天姥連天向天橫,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7)耳得之而為聲, 。(蘇軾《赤壁賦》)
(8) ,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四、現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20分,***4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羅曼·羅蘭
徐誌摩
①羅曼·羅蘭,這個美麗的音樂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麽?
②他是壹個音樂的天才,在幼年音樂便是他的生命。他媽媽教他琴,在諧音的波動中他的童心便發現了不可言喻的快樂。莫紮特與貝多芬是他最早發現的英雄。所以在法國經受普魯士入侵而產生最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時候,這位年輕的聖人正在“敵人”的作品中嘗味最高的藝術。他的自傳裏寫著:“我們家裏有好多舊的德國音樂書。德國?我懂得那個詞的意義?在我們這壹帶我相信從沒有人見過德國人。我翻著那壹堆舊書,爬在琴上拼出壹個個的音符,這些流動的樂音灌溉著我的童心。莫紮特與貝多芬的快樂與苦痛,想望的幻夢,漸漸的變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們,它們是我。要沒有它們我怎過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時生病危殆的時候,莫紮特的壹個調子就像愛人似的貼近我的枕衾看著我。長大的時候,每回逢著懷疑與懊喪,貝多芬的音樂又在我的心裏撥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樂中洗凈我的煩愁。”
③要認識羅蘭不僅應讀他神光煥發的傳記,還得讀他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這書裏他描寫他的音樂的經驗。
④他在學堂裏結識了莎士比亞,發現了詩與戲劇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爾等近代法國三大詩人。瓦格納是壓倒壹時的天才,也是羅蘭與他少年朋友們的英雄。但在他個人,更重要的壹個影響是托爾斯泰。他早就讀他的著作,十分的愛慕他,後來念了他的《藝術論》,那只俄國的老象,走進了藝術的花園裏去,左壹腳踩倒了壹盆花,那是莎士比亞,右壹腳又踩倒了壹盆花,那是貝多芬。這時候少年羅曼·羅蘭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憤憤地申斥莎氏、貝氏,說他們的藝術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藝術——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對羅蘭這個熱烈的尋求真理者而言,這就好似晴天裏的壹個霹靂;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慮。他寫了壹封信給托爾斯泰,陳述他的沖突的心理。他那年22歲。幾個星期後的壹天,羅蘭接到壹封寫滿38頁紙的長信。那六旬老人說:“我接到妳的第壹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妳的信,淚水在我的眼裏。”下面說他藝術的見解:我們投入人生的動機不應是為藝術的愛,而應是為人類的愛。只有經受這樣靈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壹生實現壹些值得壹做的事業。這還是他的老話,但少年的羅蘭受深徹感動的地方是在這壹時代的聖人竟然這樣懇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壹個無名的異邦人。他那時的感奮我們可以約略想象。因此羅蘭這幾十年來每逢少年人寫信給他,他沒有不親筆作復的,用壹樣慈愛誠摯的心對待他的後輩。這樣壹來受他的靈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這是壹件含獎勵性的事實。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凡是壹件不勉強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風,它壹路散布著生命的種子,喚醒活潑的世界。
⑤但羅蘭那時離著成名的日子還遠,雖則他從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還得經嘗種種精神的苦痛,才能實受他的勞力的報酬——對他天才的認識與接受。他寫了12部長篇劇本,3部最著名的傳記,10卷本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時代裏最重要的作品之壹,但他的名字還是在灰堆裏掩著——直到他將近50歲那年,這世界方才開始驚訝他的異彩。貝多芬有幾句話,我想可以壹樣適用到壹生勞悴不怠的羅蘭身上:“我沒有朋友,我必得單獨過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靈的底裏上帝是近著我,比別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裏不害怕,我壹向認識他的。我從不著急我自己的音樂,那不是壞運所能顛撲的,誰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惱。”
1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壹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4分)
A.羅蘭在生病危殆時聽莫紮特的音樂,在懷疑與懊喪時聽貝多芬的音樂,這主要說明羅蘭對他們音樂的接受是有選擇的。
B.羅蘭把自己的音樂經驗融入到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中,這表明他對音樂的熱愛為其文學創作提供了幫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進入藝術花園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托爾斯泰給羅蘭帶來的思想沖擊和精神影響,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D.“這是壹件含獎勵性的事實”意指:羅蘭傳遞了托爾斯泰的火炬,以慈愛誠摯的心來散布生命的種子,喚醒活潑的世界,更多的年輕人因此受益。
E.作者認為貝多芬的話同樣適用於羅蘭,是因為羅蘭能夠像貝多芬壹樣,以音樂作品的力量來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惱。
17.為什麽在法國經受普魯士入侵時,羅曼·羅蘭卻醉心於“敵人”(德國)的音樂藝術?請結合原文第②段內容作簡要分析。(4分)
18.羅曼·羅蘭“這個美麗的音樂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麽?請結合原文作簡要概括。(4分)
19.羅曼·羅蘭的經歷說明,壹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英雄”的影響。我們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請結合原文並聯系現實加以探究。(8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12分,***3小題)
20.有媒體統計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總銷量,發現前者的總銷量遠低於後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文情報告(2012-2013)》顯示,2012年度小說類圖書的銷量冠軍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妳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請簡要點評。要求:①觀點明確;②語言表達簡明、得體;③字數不超過30字。(4分)
21.下面是《雷雨》中的壹段臺詞:
周樸園(仁慈地,拿著周萍的手)妳是我的長子,我不願意當著人談這件事。(停,喘壹口氣嚴厲地)我聽說我在外邊的時候,妳這兩年來在家裏很不規矩。
周 萍 (更驚恐)爸,沒有的事,沒有,沒有。
周樸園 壹個人敢做壹件事就要當壹件事。(甲句)
周 萍 (失色)爸!
上面畫線的甲句,有的版本為:“壹個人敢做,就要敢當。”(乙句)妳認為哪句更好?請列出兩條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語言表達準確、簡明。(4分)
22.請根據豐子愷先生《巷口》這幅畫,圍繞“盼”描寫
壹個場景。要求:
①想象合理;
②運用兩種修辭手法;
③字數不超過80字。(4分)
六、寫作(***60分,***1小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妳註意到了嗎?裝鮮牛奶的容器壹般是方盒子,裝礦泉水的容器壹般是圓瓶子,而裝酒的圓瓶子壹般又裝進方盒子裏。方圓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詩所雲:“方圓雖異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
請根據妳對材料的理解,自選壹個角度,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