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
孟子提出的社會政治思想。意為從天下國家的立場來看,民是基礎,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貴君輕”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具有民本主義色彩,對中國後世的思想家有極大的影響。
出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選自《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
《孟子》壹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壹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壹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壹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壹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