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官方公布了從英國相關機構判斷MH370墜入南印度洋的基本研判過程。參與研判的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和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專家和馬來西亞方面將向家屬詳細講解相關內容。
相關機構通過發現飛機與衛星、衛星與地面接收站之間的“握手信號”(hand shake)中的脈沖頻率偏移確定了飛機是飛往南印度洋方向。這壹新的研判方法運用了“多普勒效應”(Doppler Contribution),這是源於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的壹項理論。簡而言之,由於發出聲音或電子信號的波源和觀察者(接收方)之間有相對運動,觀察者會感到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這種變化稱為“偏移”(offset),也可以通過儀器檢測出具體強度,用單位“赫茲Hz”計量。
在MH370案例中,通信衛星與地球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固定不變的,MH370飛機在馬六甲海峽上空向北或向南運動,都會與衛星發生相對位置變化。飛機在不同位置傳輸“握手信號”,經衛星傳輸到地面接收站時,就會發生信號脈沖強度與預設強度之間的微小差異,通過比對模擬場景,可以來判斷飛機的速度和航向。
Inmarsat方面已經公布,在MH370關閉航空應答系統(ACARS),發生轉向後,他們收到了至少6次飛機通過衛星數據鏈和衛星“握手”的信息,基本是1小時間隔壹次。該機構壹位副總裁稱,這是因為航空公司沒有購買持續追蹤飛機軌跡的信息服務。馬來西亞方面稱,該機構和AAIB還通過6架波音777飛機的數據做了模擬場景實驗,最後確定,MH370飛往不同方向時,衛星接收站收到的脈沖頻率偏移(burst frequency offset)是不同的。
相關材料顯示,正是通過位於澳大利亞的衛星信號地面接收站,以脈沖頻率偏移去比對飛機的航向和速度。馬方公布的圖形顯示,通過這種分析得出的曲線顯示,信號脈沖頻率偏移的數據與模擬場景下航班飛往南印度洋的數據在強度變化上高度契合。如果飛機飛往北線,在最後壹個信號“握手”時測算的偏移數值要低約50赫茲。
馬來西亞官方認為,飛機最後壹次試圖與衛星“握手”是國際標準時間0點11分(北京時間8點11分),在0點15分之後沒有再收到相關信號。由於當地沒有可供降落的陸地,馬方認為飛機已經墜入南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