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是反映蒙古族放海青(壹種鷹)拿天鵝這壹古老習俗的樂曲與歌舞。海青又曾是成吉思汗部族的圖騰。這壹反映蒙古族傳統習俗的舞蹈,在元人的詩詞中有所描寫。楊允孚《灤京雜詠》:“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來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乃賢《塞上曲》:“踏歌盡醉營盤晚,鞭鼓聲中按海青。”這些文字向我們提示:琵琶演奏的樂曲描繪了天鵝與海青的形象,帳營前鞭鼓踏歌聲裏有這壹民俗舞蹈的蹤影。現內蒙古劄木蘇記錄的興安嶺南麓的狩獵舞蹈《海青拿天鵝》,由二人分別扮演小天鵝與海青,小天鵝乞求海青放她回到藍天,海青卻要小天鵝唱歌跳舞,後海青將小天鵝放走。據傳蒙古族舞蹈中的順拐和小碎步奔跑,皆是模仿海青的動作。
元代是我國藏傳佛教比較興盛的時期,佛教樂舞更是形象出色。西藏薩迦寺甬道上所繪伎樂,就是很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