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戰,中國民間飲酒時壹種助興取樂的遊戲,最通俗的酒令之壹,亦稱“豁拳”、“豁指頭”,又稱“搳拳”、“揞拳”,俗稱“劃拳”。由兩人相對出手,各猜其所伸手指之數,合而計算,以分勝負。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蓋以目遙覘人為己伸縮之數,隱機鬥捷。余頗厭棄呶號,然唐·皇甫松手勢酒令,五指皆有名目”,“則當時已有此戲矣”。明代王征福著《拇戰譜》,專載拇戰令辭[1]。而明代謝肇淛在《五雜俎.人部二》中關於手勢酒令的記載最早源於漢代。清代郎廷極《勝飲篇》卷八:“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又名豁指頭。”清代“始寧竹秋氏”所著《紅閨春夢》四十七回:“方夫人又道:‘我們十人可行此令,那邊聶奶奶他們單搳拳就是了。’”[2]
值得壹提的是,人們通常容易把拇戰和猜拳混淆,以為是壹種酒令。其實,兩者截然不同。《紅樓夢大辭典》中解釋:猜拳,亦稱猜枚,俗稱猜單雙。《東臯雜錄》:“唐人詩有城投擊鼓傳花枝,席上搏拳握松子。”《榮余音話》:“元人姚文魚詩雲:‘……剝將蓮子猜拳字,至手雙開不賭空’。而今酒令之猜枚,前後不放空也。”其中《榮余音話》疑為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話》之誤。再如清代李調元《童山文集》卷三十八《弄譜百詠》:“筵賞花支照燭紅,隨拈蓮子鬥雌雄。真空兩手君休詫,看破乾坤總是空。”“藏鬮即猜拳”,此令遠承漢代的“藏鉤”遊戲,下開明清“猜子”等酒令的先河[3]。通俗的講就是指飲者任取席上果粒,如松子、蓮子、瓜子之類,握於掌中,雙握而雲其壹,由另壹飲者先猜奇偶,後猜數目,猜三次,才決勝負。
《紅樓夢》中第六十二回,由湘雲提議玩的酒令是拇戰,戚序本和商務本《石頭記》均誤作“猜起拳來”[4],第六十三回“怡紅夜宴”中,眾人玩占花令散去之後,老嬤嬤們吃酒時所玩的酒令才是“猜拳”,由這些沒有文化且被作者稱為“魚眼睛”的人來玩,可知這種酒令是當時酒令遊戲中最普通的壹種了。另外,書中在第十九回、第七十五回也分別點到猜枚遊戲,壹是賈珍、賈璉、薛蟠等人參與,壹是賈珍、尤氏、佩鳳等人參與,由此也可看出,這壹酒令遊戲通常都是不通文墨之人玩耍的。
在民間,不管是拇戰,還是猜拳,大家都是就令而玩,以勝負定輸贏,通常是兩個人對決,同席其他人圍觀助興,玩起來吵吵嚷嚷,熱熱鬧鬧。在《紅樓夢》中,簡單易行的猜拳被作者輕輕壹點,無須多論。而對於拇戰的描寫,作者則運其匠心獨運的精彩之筆,不僅設定酒面、酒底,就酒面、酒底的具體內容也充分鋪陳,力求做到推陳出新,可以說是別具壹格的獨創出高雅別致的新玩法,文中酒令要求:“酒面要壹句古文,壹句舊詩,壹句骨牌名,壹句曲牌名,還要壹句時憲書上的話,***總湊成壹句話。酒底要關人事的果菜名。”
單從“酒面”所限內容,就足以體現作者對各方面知識的涉獵何其廣博,並且能把酒令作為壹種載體,將各種文化融合在壹起,互為關照,彼此呼應,為刻畫書中人物增加意義厚重且靚麗的壹筆。
①古文:本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這裏指古代散文。
②舊詩:指舊體詩。
③骨牌名:指口頭文字類的酒令。骨牌,即牙牌,又稱“宣和牌”,是以其最初制此遊戲之具時,軍用牛骨或象牙制成。它是由古時擲骰子的博戲演變而來,明代張自烈《正字通》中記載“牙牌,今戲具。骨牌及其組合都有自己的名稱。”於是便產生了骨牌名詩,骨牌最初是用於酒令的,於是由詩牌令,演變出各種組合的詩詞曲酒令,稱之為骨牌名。如:烏龍戲珠、梅梢月、三郎遊五嶽、蘇秦背劍、五嶽朝天、觀燈十五、劍行十道、上天樓、火練丹、霞天壹只雁、寒鵲爭梅、上天梯、折腳雁、二士誤入桃源、桃紅柳綠、寒鴉爭梅、楊妃醉八紅、摔碎八寶珠環、魚遊春水、壹枝花等。
④曲牌名:就是曲,俗稱“牌子”。曲,是韻文文學的壹種,同詞的體式相近,可以配樂歌唱。曲有曲牌和宮調,即指曲調的名稱和樂曲的調式,曲牌規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格式,和詞牌壹樣,是曲的音樂譜式。註:古代的曲很長,所寫的曲牌都是壹個很長的壹首曲的部分小節的名字。曲牌名其實和詞牌名是壹樣的概念。原先詩詞都是配樂吟唱的,都有相應的名字來命名。後來曲調失傳或是別的什麽事,就只用曲牌名來限定曲子的字數,格律,音韻等,如: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刮地風、四門子、水仙子、塞雁兒 、節節高、過南樓、蒙童兒犯、燈月交輝、初生月兒、陽關三疊、林裏雞近、河西水仙子、間金四塊玉、減字木蘭花、古調石榴花等。
⑤時憲書:即歷書,古時稱“通書”,清乾隆時為避弘歷名諱,更名為“時憲書”。歷書可謂生活小百科全書,內容五花八門,包括了民俗、婚俗、文書、訃告引狀、祭文、掃墓、紅白喜事用語、對聯、壽語、歷史典故以及日歷等。在古代,由於它是由皇帝委任京城欽天監頒布的,所以又稱“皇歷”、“皇書”。常見歷書用語如:吉日、大吉日、黃道吉日、鴻雁來賓、宜會親友、兇日、大兇日、禁忌出殯日、不宜出行、喬遷、移徙、訃告引狀等。
解釋完酒面的有關內容,我們試解《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作者是如何運用拇戰的形式別出心裁的玩此酒令的。1、黛玉替寶玉所行酒令:
酒面:落霞與孤騖齊飛,風急江天過雁哀,卻是壹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腸, 這是鴻雁來賓。
酒底: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
具體解釋:
壹句古文是“落霞與孤鶩齊飛”: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壹句舊詩是“風急江天過雁哀”:出自南宋·陸遊·《寒夕》“風急江天無過雁,月明庭戶有疏砧。”
壹句骨牌名是“折足雁”:骨牌名。這副牌由“長三”、“壹二”、“長三”組成[5]。
壹句曲牌名是“九回腸”:曲牌名。原是愁極之詞,取自西漢司馬遷的《拜任少卿書》:“腸壹日而九回。”
壹句時憲書上的話是“鴻雁來賓”:鴻雁來賓,舊時歷書中有此語。來賓,即已經到來或即將到來的客人,語出《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酒底“榛子”二句:榛樹的果實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這句話利用“榛”與“砧”同音異義的特點,既巧妙地符合了酒令的規定,也說明了榛子與搗衣聲無關的事實[6]。又《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疏“榛栗”為“婦人之贄”曰:“蓋以‘榛’聲近‘砧’,取其虔於事也。”則“榛子”又可暗諧“虔子”,即壹片摯誠、忠貞不渝的意思。以搗衣砧聲比喻在清秋之時懷人的愁緒,前已屢見,如唐代顧況的《遊子吟》中“苔衣上閑階,蟋蟀催寒砧”、宋代李清照的《行香子·天與秋光》中“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等。末句用唐·李白·《子夜吳歌》:“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這支酒令的酒面連綴起來描寫的是,遠方孤單的野鴨伴著晚霞飛向天邊,壹只折足的大雁也在疾風中飛過江面,它的哀鳴使人愁苦萬分,讓人感到秋天來了的壹種淒涼的景象。酒底運用諧音之法寫這榛子並不是砧子,是不能用它為遠去的親人洗衣服的。深秋來臨,北雁應該南歸,遠離故土、孤苦無依、寄居賈府的林黛玉,正猶如令中那只折足的孤雁,已經無法踏上返鄉的歸程。而“榛、砧”之意,則表達了她對心上人除了壹片深情,但終不能為他做些什麽。這也是林黛玉對愛情渺茫的壹聲悲嘆!
2、湘雲所行酒令之壹:
酒面: 奔騰而砰湃, 江間波浪兼天湧,須要鐵鎖纜孤舟,既遇著壹江風,不宜出行。
酒底:這鴨頭不是那丫頭, 頭上那討桂花油。
具體解釋:
壹句古文是“奔騰而砰湃”:出自北宋·歐陽修·《秋聲賦》“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壹句舊詩是“江間波浪兼天湧”:出自唐·杜甫·《秋興八首(其壹)》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
壹句骨牌名是“鐵鎖纜孤舟”:骨牌副兒名。這副牌由“長三”、“三六”、“長三”組成[7]。從上文寫江水浪高看,這句典出當是赤壁曹操用龐統計之事:曹軍多北人,不諳水性,為避風浪顛簸,以鐵索連結江上單獨船只,上鋪木板,平穩如行陸上。後被周瑜用火攻所敗。
壹句曲牌名“壹江風”:曲牌名。全句有俗話“船遇當頭風”之意。
壹句時憲書上的話“不宜出行”:舊時迷信宣傳出門遠行要挑選吉利的日子,歷書中有某壹天是否相宜的說明。
酒底:鴨頭即席上的菜,與“丫頭”諧音。桂花油指古時婦女用的搽發油。
這支酒令連綴起來的描寫的是,江中波浪滔天,巨浪直撲天空湧流而下,此時江面上的壹葉孤舟,需要鐵索的保護,遇到這樣的天氣,是不宜出行的。酒底運用這鴨子頭不是那丫鬟的頭的諧音,戲謔它的頭上沒有抹桂花油。這支酒令和湘雲的性格極其相符,如果說林黛玉如幽谷潺潺的清流,史湘雲則是波濤澎湃的大江,壹個溫婉如玉,壹個清朗如月。以酒令照應人物形象在此發揮了令人眼前壹亮的作用,自幼喪失雙親的湘雲,猶如壹葉孤舟,在茫茫眾生中,雖然沒有親情的溫暖,但依然要乘風而行,這也正契合了湘雲“英豪闊大寬宏量”的爽朗性格。
3、湘雲所行酒令之二:
酒面:泉香而酒冽,玉錳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
壹句古文是“泉香而酒冽”:出自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壹句舊詩是“玉碗盛來琥珀光”:出自唐·李白·《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壹句骨牌名是“梅梢月上”:骨牌副兒名。這副牌由“長五”、“幺五”、“長五”組成[8]。上,升起之意。
壹句曲牌名是“醉扶歸”:其名取意於唐·張演·《社日村居》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拓:又名黃桑,莖皮可造紙。春社:最為古老的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之壹,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的儀式。醉扶歸為曲牌名,黃鐘宮調之壹。南曲全曲六句,四十壹字,六韻。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韻。
壹句時憲話是“卻為宜會親友”:歷書上的吉利話。
這支酒令連綴起來描寫的是,在這個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好日子,泉水釀制的美酒清香可口,用玉碗盛來時發出琥珀般的光澤,直飲到深夜方散,只得被人攙扶而去。對應文中場景,這支酒令可以說是寶玉生日宴會的最佳寫照,因賈母王夫人等人不在,大觀園眾人擺脫了所有束縛,白天在紅香圃大排宴席,晚上在怡紅院促膝暢飲,當真是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由在芍藥叢中醉夢沈酣的湘雲吟出,實是作者摹畫出的壹幅鮮活的美人圖,景美人美,意境更美。
《紅樓夢》的作者描寫人物不僅僅從外貌、性格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還會充分利用各種契機,運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元素為人物服務,這種突出人物形象獨具個性特點的描寫,成為書中壹個又壹個人物形象塑造的點睛之筆,酒令描寫即是這類描寫中的典型手法之壹。 猜拳和拇戰本都是通俗的酒令,但經過曹公之筆卻有了天壤之別,通過兩個酒令的對比,不僅區分了當時的貴族家庭主仆身份的不同,也體現了兩種酒令在玩法上雅和俗的不同氛圍。我們從這別出心裁的三支酒令中可以獲知很多,如作者對古典文化的點播,對人物形象的襯托,對情節鋪排的渲染等等。
參考文獻:
[1]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2010年,300頁
[2]李元秀編著:《茶道與酒文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李元秀編著:《茶道與酒文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4]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紅樓夢大辭典》,2010年,300頁
[5]《紅樓夢》(紅樓夢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852頁註釋②
[6]《紅樓夢》(紅樓夢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852頁註釋③
[7]《紅樓夢》(紅樓夢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853頁註釋②
[8]《紅樓夢》(紅樓夢研究所校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第855頁註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