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滯—縮”的形成和作用機理,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在他們的《經濟學》壹書中闡述得十分清楚:“貨幣收縮擡高利率,這壓低投資支出,並且通過乘數抑制總需求,並以此降低產量和價格。這個基本順序是:M(貨幣供應)↓→r(利率)↑→I(投資)↓→Y(總收入)↓和P(物價水平)↓。”由此可見,Y和P的下降完全是由M的下降所引起的,即由通貨緊縮所致。Y和P的下降又會進壹步迫使與促進M的收縮,如此循環往復,必然造成經濟衰退、停滯和通貨緊縮並存。
“滯—縮”理論雖然也著眼於貨幣供應量的減少來分析通貨緊縮,但它不同於以往的貨幣理論,它是著眼於反凱恩斯主義國家幹預的新自由主義貨幣理論。其基本點是反“滯—脹”,但結果卻落了個“滯—縮”。因為它沒有抓住資本主義經濟發生“滯縮”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而只是認為其原因在於由於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幹預過多,經濟中發生嚴重過度的通貨膨脹,而不得不實行通貨緊縮政策所致。因此,“滯—縮”理論不可能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行中“滯—縮”現象的深刻經濟根源,這是它無法超越的局限性。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滯—縮”理論也具有其壹定的合理性及適用性,即它指出了通貨緊縮的政策原因,並大力反對國家幹預過多,反對通貨膨脹,這對各國政府都是有實用價值與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