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怎麽讀什麽意思如下:
拼音:tāotiè。釋義:傳說中的壹種兇惡貪食的野獸;比喻兇惡貪婪的人;比喻貪吃的人。
“饕餮”,是華夏古代傳說中的壹種怪獸,它形貌兇惡、性情殘暴,更突出的性格特征則是特別貪吃。也正因如此,很多青銅器,特別是鼎的頂部,多刻有其頭部形象,以告誡用者不要過於貪圖口腹之欲。
後來這壹形象又逐步擬人化,先秦典籍《左傳》中,就將它說成是黃帝時縉雲氏之子。《史記》也沿用了這種說法:“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到了明朝,又有人將它列為“龍生九子”中的壹子,這就是生拉硬扯地牽強附會了。
實際上“饕餮”的源流非常古老,早在華夏文明的萌芽階段,其身影就開始展現,而且它最早的含義可不是兇獸這麽簡單。山海經中對它進行了詳細描述。它的身體像羊壹樣,面孔則像人,牙齒來自老虎,手爪則屬於人類。
更有趣的是,它的眼睛長在腋下,發出的聲音仿佛是嬰兒的啼哭聲。這樣的外貌看起來毫無危險。然而,盡管饕餮看起來和善,它同時擁有鋒利的牙齒和敏捷的人手,極具攻擊性。它將眼睛藏在腋下,發出嬰兒般的聲音,這種騙術對人類極具欺騙性。饕餮貪婪無度,永不知足,甚至因為饑餓將自己吞噬。
很多學者都認為,“饕餮”這壹形象最早出自著名的良渚文明。那裏的先民在五六千年前,就可以修築起雄偉壯觀的防水大壩和夯土城墻,又加工出無數精美絕倫的玉器,其眾多文明因子,都被後來的華夏文明所繼承。良渚的玉器形制中,以玉琮、玉璧、玉鐲、玉鉞等特色最為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