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南宋名相張浚的後世地位如何?張浚的相關紀念有哪些?

南宋名相張浚的後世地位如何?張浚的相關紀念有哪些?

張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學者,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進士第,歷樞密院編修官、侍禦史等職。苗劉之變時,約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勤王復辟有功,除知樞密院事。

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經營川陜建議,出任川陜宣撫處置使,在川陜三年,雖於富平之戰中大敗,但張浚訓練新兵,任用劉子羽、趙開、吳d等人,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也賴以安寧。後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部署沿江、兩淮諸軍為防禦計,並謀求北伐,於淮西軍變後引咎求罷。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被斥十多年。

紹興三十壹年(1161年),金帝完顏亮率大軍征南宋,張浚再獲起用。宋孝宗即位後,除樞密使。隆興元年(1163年),封魏國公,督師北伐,初戰告捷,收復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後因部下將領不和,於符離之戰大敗。旋即再相,視師淮上,積極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為主和派排去。隆興二年(1164年)病卒,葬寧鄉,贈太保,後加贈太師。乾道五年(1169年)謚忠獻。著有《紫巖易傳》等。近人輯有《張魏公集》。

南宋名相張浚的後世地位

宋代

宋理宗時,以張浚、趙鼎為宰相典範,並將張浚列為宋朝昭勛閣二十四人之壹,圖功臣神像於昭勛閣。宋理宗時期著名政治家,理學大師魏了翁為紀念張浚、張潁修建紫巖書院,並為之作贊。南宋淳熙年間,在張浚、故鄉四川綿竹始建進德堂,祭祀張浚。南宋後期,朝廷在漢中建張浚祠以紀念張浚。

元代

元朝時,為追念張浚,光祿大夫趙世延捐俸在張浚故鄉綿竹修建書院,因張浚自號紫巖先生,竣工後朝廷就下詔賜名為紫巖書院。延祜五年(1318年),元名相張養浩所作《敕賜成都紫巖書院記》有載。

明代

洪武二十壹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便有張浚 ,並將他的事跡載入《永樂大典》國朝忠傳。明英宗時,下旨免張浚後裔差役。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下詔修復張浚父子墳墓,敕建張浚祠,並下旨建南軒書院,禦書匾額,命其墓地為官山。將寧鄉張浚、張蚋缸嶼裟辜懊嘀翊蟀亓終趴8剛畔棠沽醬δ扇牘家祀典;由首輔楊廷和撰寫了重修張浚祠堂記。

清代

清順治時,張浚等四十壹位歷代功臣從祀帝王廟。清乾隆十壹年(1746),巡撫追捕錫紱於都司衙門舊房,恢復城南書院。嘉慶二十五年,巡撫左杏莊在妙高峰故地復建,並在峰上建南軒夫子祠,前為文星閣,道光禦書麗澤風長匾額。同治八年重建了張浚張南軒墓,並下詔書:大小文武官員至此止步下車參拜。清朝 *** 還優待張浚後人,免除張浚後人的壹切差徭雜役。

清朝時,漢州(今四川廣漢)建有三賢堂,主祀楊繪、宇文之邵、張浚

張浚的相關紀念哪些

故居

張浚故居,是為張浚貶謫永州時宋紹興七年(1137年)而建。現存建築民間傳說為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8年)張浚後裔張皇後重建,時稱文昌閣。後族人張勉重修,更名為勉園其為木質結構,硬山頂建築。水井系張浚開鑿,後人張勉學刻紫巖仙井於天啟六年。

張浚故居位於湖南永州市零陵區文星街38號,故居裏有永州市人民 *** 立的碑刻。在故居門前,張浚親手開鑿的紫巖仙井,至今仍然在供附近百姓取水飲用、澆灌。

墓葬

1983年,湖南省人民 *** 將張浚張蚰茍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各級 *** 、社會賢達和張浚張蛩枷胙芯炕岬吶力下,張蚰梗ê張浚墓)被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雕塑

德陽市《名人園》濱河公園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市內,峨眉山北路沿河景觀公園走廊地帶(濱河景觀東大橋至黃河大橋沿線段,運用多種雕塑藝術形式表現了德陽市歷史上的眾多歷史名人。德陽《名人園》設計者為四川著名雕塑藝術家——羅平(二級美術師,德陽石刻藝術墻《中華魂》設計者)獨立設計完成。

為紀念德陽歷史文化名人張浚、張拭兩父子,公園內為其樹立了壹座單體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