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點 mass point,物理學專有名詞。不考慮物體本身的形狀和大小,並把質量看作集中在壹點時,就將這種物體看成“質點”。研究問題時用質點代替物體,可不考慮物體上各點之間運動狀態的差別。它是力學中經過科學抽象得到的概念,是壹個理想模型。可看成質點的物體往往並不很小,因此不能把它和微觀粒子如電子等混同起來。若研究的問題不涉及轉動或物體的大小跟問題中所涉及到的距離相比較很微小時,即可將這個實際的物體抽象為質點。例如,在研究地球公轉時,地球半徑比日、地間的距離小得多,就可把地球看作質點,但研究地球自轉時就不能把它當成質點。又如物體在平動時,內部各處的運動情況都相同,就可把它看成質點。所以物體是否被視為質點,完全決定於所研究問題的性質。
質點是將物體簡化後得到的只有質量而不計大小、形狀的壹個幾何點,是經典力學中常用的最基本的模型。作平動(見機械運動)的物體,不論其大小、形狀如何,體內任壹點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相同,可以用其質心這個點的運動來概括,即可視為質點的運動。
在地球繞太陽的公轉中,球中任壹點對太陽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略有差別,但地球半徑遠小於地球太陽間的距離,上述差別也遠小於地心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計,仍可視公轉為質點運動。在物體的轉動例如地球的自轉中,球內各點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差別懸殊,完全不能忽略,就不能視為質點。但可把物體無限分割為極小的質元,每個質元都可視為質點,物體的轉動就成為無限個質點的運動的總和,即質點系的運動。
另壹方面,從物體所受引力的角度來看,如果物體的尺寸遠較它和產生引力場的另壹物體間的距離為小時,可以忽略其形狀、尺寸,視為質點;相近時,就須視為質點系。所以世界上壹切物體的機械運動均可視為質點或質點系的運動,而質點運動學和質點系動力學也就成了經典力學的基礎。
若壹質點的質量為M1,位於軸上的點P1處,P1的坐標為X1;壹質點的質量為M2,位於軸上的點P2處,P 2的坐標為X2,則這兩個質點所形成的質點系重心P的坐標X=(M1X1+M2X2)/(M1+M2)
如果妳僅僅是要描述壹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對外界運動,其自身的狀態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運動)就可以當作質點.
這樣比喻:
如果有壹輛火車要從廈門開往北京的話
那在地圖上就可以當做質點(因為就算那個火車是圓的或者是方的對妳所要描述的都沒有影響)
而當妳要描述這輛火車完全經過100米時的運動時妳就不能把他當成壹個質點..因為它有車身的長度,而這個長度會改變它的運動特點(例如要把車尾也算在內)這樣他就不能當作是質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