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隸屬於魯珀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長期以來,《泰晤士報》壹直被視為英國的第壹主流大報,被譽為「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泰晤士報》在英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問題上扮演了針砭時勢讀角色。在被默多克收購後,《泰晤士報》風格漸趨保守。
《泰晤士報》的英文名稱“The Times”中文直譯為「時報」。《泰晤士報》是世界上第壹張以“Times”命名的報紙,但因現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名為“Times”的報章,如《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為了辨別起見,《泰晤士報》有時被英語使用者雅稱為“倫敦時報”(The London Times)。
《泰晤士報》的中文名稱是根據與“The Times”讀音相近但毫無關聯的流經倫敦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而來的誤譯。由於約定俗成的關系,「泰晤士報」此譯壹直沿用至今。
歷史
沃爾特壹世時期
《泰晤士報》誕生於1785年,創始人為約翰·沃爾特。誕生之初這張報紙的名稱為《世鑒日報》(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為現名。約翰·沃爾特同時也是《泰晤士報》的第壹位總編。他於1803年辭職,將發行人和總編之職傳給其子小約翰·沃爾特。約翰·沃爾特雖然曾因誹謗罪而入獄16個月,然而正是在約翰·沃爾特職掌時期,《泰晤士報》最先將新聞采訪觸角延伸至英國之外的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這為《泰晤士報》在政界和金融界內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作為壹張綜合型日報,《泰晤士報》關註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並幾乎在每個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泰晤士報》在創立初期都是有獲利的,而且利潤空間非常之大,幾乎沒有另外壹份報紙能在品質或財務上與之抗衡。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泰晤士報》的從業人員,包括記者、編輯和專欄作家的收入皆高於任職於其他報紙的新聞從業者。
沃爾特二世時期
19世紀早期,《泰晤士報》歷任三位總編輯約翰·斯托達特、托馬斯·巴恩斯和約翰·撒迪厄斯的勵精圖治,其影響力再次得到增強,尤其是在英國政治和倫敦事務領域。
《泰晤士報》是第壹張擁有駐外記者的報紙,也是第壹張派駐戰地記者的報紙。W·H·羅素曾經被《泰晤士報》派駐到克裏米亞戰場,他所撰寫的壹系列戰地報道曾經使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記者聲名大噪。
在19世紀的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報》都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國內戰中,該報就公開反對蓄奴制。《泰晤士報》會依自己的價值取向而公開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卻從不迎合公眾的觀點。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曾說:「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麽能擁有《泰晤士報》那樣強大的力量。」。
約翰·沃爾特三世時期
1847年,約翰·沃爾特三世接任他的父親成為報紙的發行人。盡管沃爾特家族在政治上越來越保守,《泰晤士報》的言論卻始終保持著獨立。然而1850年前後,廉價的「便士報」的迅速崛起對《泰晤士報》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巨大威脅。主要威脅主要來自兩張成功的廉價報:《每日電訊報》和《每日郵報》。
北巖爵士時期及其後
1880年,北巖爵士取得了該報的所有權,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約翰·雅各·阿斯特從北巖爵士手中收購了《泰晤士報》。1930年代是《泰晤士報》發展史上極不光彩的壹段時期,因為該報秉承「綏靖政策」,公然縱容德國的侵略活動。其時,《泰晤士報》的主編喬治·傑弗裏·道森和英國首相張伯倫結成政治同盟,公然支持英國政府的對外政策。
1966年,阿斯特家族將《泰晤士報》出售給來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羅伊·湯姆森。也正是在這壹年,《泰晤士報》開始在報紙的第壹版刊登新聞報道(在此之前,《泰晤士報》的第壹版壹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廣告,對象為英國的富人階級)。這時的《泰晤士報》已經不堪重負。
默多克旗下
發生於1979年的壹起工業糾紛使得《泰晤士報》停刊將近壹年。直到1981年,新聞集團的魯珀特·默多克以1200萬英鎊收購了該報。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同時還擁有英國發行量最大、以三版女郎而聞名的通俗報紙《太陽報》(The Sun)。
收購《泰晤士報》後,默多克立即撤換了原來的總編輯威廉·李斯-摩格,並委任哈羅德·埃文斯擔任新總編。埃文斯對《泰晤士報》做了較大規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對新的采訪和傳播技術]的采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統。1982年,《泰晤士報》開始采用當時電腦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術。這壹舉動導致《泰晤士報》的壹次大幅度裁員,其印刷部門的員工總數從375人縮減到186人。然而此時記者們還不能直接通過打字輸入來撰寫稿件。這壹狀況壹直持續到1986年。
2005年,英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泰晤士報》日均發行量為68.8萬份。這壹銷量已經是《泰晤士報》近年來最好的發行水平。同屬綜合性品質報紙的《每日電訊報》在銷量上要高於《泰晤士報》,其日均發行量約為92萬份,訂戶總數也超過30萬。
《泰晤士報》與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的The Good University Guide被視為英國大學教育的權威指南,然而不少人誤將制作全球大學排行榜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視為《泰晤士報》壹部份,然而兩者早已於1971年分家,兩公司自此並無關系。
特征
《泰晤士報》壹直秉承「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歷史」的宗旨,但縱觀其200多年的歷史,可見該報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歷史上歷次重大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泰晤士報》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壹是國內外新聞、評論、文化藝術、書評,壹是商業、金融、體育、廣播、電視和娛樂。報道風格十分嚴肅,報道內容也很詳盡。其讀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識界。
默多克收購《泰晤士報》後,曾壹再強調自己不會幹涉報紙的編輯方針,不降低其歷史積澱的品質和風格,但《泰晤士報》仍發生壹些變化:編輯風格上,圖片新聞更多,社會新聞的比例增多;政治上,漸見親美國政府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