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湖船的表演形式,受江南習俗影響,壹般壹船二人,壹扮漁姑稱“旦”(男扮站船中),壹扮漁翁為“醜”。因“船”制作不同,表演人數也可壹船三人或四人不等。虹橋地區的“船”形似鯉魚,顓橋地區的船形如“罱泥船”,其他還有“龍形”、“鳳形”、“元寶形”等。表演靈活自由,不受場地限制,模擬水上駕舟技巧動作,予以發揮。主要身段動作有“蕩擺步”、“迎浪步”、“十字蕩步”、“波浪蕩步”、“鯉魚翻身”、“金鋰甩尾”及“矮步劃漿”等。“蕩”與“逗”是主要特點,表演者的壹舉壹動始終呈現船的晃動感,體現駕彩舟、唱山歌、慶豐收的喜悅情景。“逗”則是通過漁翁(醜)壹顛壹跛的挑逗,壹問壹答,壹唱壹和,詼謔和諧。蕩湖船也可二船四人、四船八人集體表演。表演時應註意隊形靈活多變,切忌呆滯。常用隊形有“跑圓場”、“穿花”、“絞花八字”、“三疊浪”、“四角穿花”、“二龍出水”、“龍擺尾”等。
表演者服飾,女(旦)著緊身粉紅大襟上衣,系短裙圍兜,藍彩褲,足穿繡花鞋。男(醜)頭戴去頂草帽,穿對襟湖藍上衣藍褲,束條紅腰帶,鼻下裝小八字假須,足登布鞋(或草鞋)。
船為鯉魚形旱船,竹篾作框架,紙裱面,剪貼彩繪成魚形船體,船體上面有四角華蓋壹頂,頂上安有葫蘆。船體下面圍有彩綢,下垂壹尺左右。劃漿的漿桿高1.3米左右,漿桿塗有紅白相間彩條,漿桿中間飾壹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