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開埠前上海會館的產生
據嘉慶年間上海縣誌記載:“上海為華亭所分,閔、廣、遼、沈之貨,鱗萃羽集,遠及西洋暹羅之舟,地大物博,誠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也”。
最早在上海建立會館是1759年建成的潮州會館,1810年改稱潮州八邑會館。
第二部分:開埠後上海會館的發展
1.數字發展
據《上海人口的變遷》1980年統計:近代上海人口由1852年的54.4萬增長到1949年3月的545.5萬,人口的逐步增長給上海的城市和經濟的發展註入了新的動力,推動上海成為全國最大的都市。
2.經濟發展
據洋布公所記載,店號由1858年的14家增長為1932年的573家,既擴大了規模,又聚集了人氣,也打響了公所的名號。
3.公所歷史
據考證,上海曾建有會館(公所)400余座,如同鄉最早的“關山東公所”、同業最早的商船會館,影響最大的“四明公所”等。
第三部分:會館公所與城市文化的融合
這是清代粉彩福祿壽三壽星,福祿壽代表福氣與好運,寓意公所生意興隆,吉星高照。
二、古戲臺
這是古戲臺,古戲臺是唱戲的地方,當人們談完公事後,聽戲就成為當時人們休閑娛樂的調劑方式,古戲臺旁有東西兩廂房,那應該是觀眾席,人們在廂房坐定,壹邊品茶,壹邊聽戲,遇見唱得好的角兒時,除了喝彩叫好外,還會委托跑堂向角兒送禮獻花,以示欣賞與崇拜,既捧紅了角兒,也讓古戲臺熱鬧非凡,蓬蓽生輝。
三、大殿
大殿裏供奉著漢白玉媽祖神像,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她自幼聰穎過人,識天氣、懂醫理、善舟揖,樂善好施,不僅深受鄰裏鄉親的喜愛,更是受到我國沿海地區百姓及海外華人的崇拜。
四、磚雕
此磚雕為八仙過海,雕刻精美,人物形象生動。
八仙分別為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藍采和及曹國舅,各有各的本事,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