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楊絳先生的92歲高齡所作的家庭回憶錄《我們仨》,不免很是傷感。下面是關於讀完楊絳先生的92歲高齡所作的家庭回憶錄《我們仨》,不免很是傷感。親愛的讀者,我為您準備了壹些讀完我們仨心得感悟,請笑納!
讀完我們仨心得感悟1
當我們抱怨這個世界太不公平的時候,靜下心來,尋找生活中最真實、最平凡的感動。歲月是把無情的刻刀,它帶走了所有的壹切,站在時光的風口浪尖,只剩下無限的回憶。無法改變的結局,卻依然要堅強走下去。三個人的時光,壹個人的回憶。我不禁感動得壹塌糊塗。
《我們仨》是著名作家楊絳的代表作。看到書名就會很自然地想到壹家三口,事實也是如此,《我們仨》正是回憶楊絳壹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壹部作品。簡單的快樂卻不能壹生平坦,小小的溫暖是如此的令人幸福。
書的開篇第壹部,以楊絳的壹個患得患失的夢開始,這也許就是對生命將息的暗示。雖然錢鐘書壹味的安慰楊絳說,這只是老人夢,自己也會經常夢到,但並沒有緩解做這種夢的次數。夢中,楊絳苦苦尋找錢鐘書,要麽走入死胡同,要麽獨自在昏暗的車站等待,淒淒惶惶的等不到人。那壹句,“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壹同回家”說的是那樣的真切又讓人心疼不已。都知道命不久矣,卻能如此惺惺相惜。家,此刻對於他們來說卻變得如此的遙不可及。
楊絳是真真切切堅強的人。面對女兒和丈夫的相繼離去,她沒有傷心到垮掉。從走上古驛道,到古驛道上相聚,緊張而又嚴密的行程,只要有咱三,就有咱們的家。古驛道上,他們三個失散了。
楊絳說,“這是壹個‘萬裏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不如在夢中,但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如此文藝的寫作與優美的辭藻都掩不了楊絳心中的悲傷。女兒沒了,丈夫沒了,家沒了,只剩下了自己,只剩下曾經的回憶。
於是,楊絳開始了她的回憶。她和錢鐘書相遇,相知,相戀,到和諧生小孩,以及穿插在之間的平凡的生活,真實得感動。楊絳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只求相聚在壹起,相守在壹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和我***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阿媛相伴相助,不論什麽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壹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愈合”。楊絳再也找不到他們了,只能把他們三個人壹同生活的歲月,重溫壹遍,和他們再聚聚。
看著書中的描述,仿佛自己也成了他們之中的壹員,靜靜地感受著他們壹家三口幸福快樂的生活。最後附錄中真真切切的書信,更是讓我為之驚嘆,也許在當今社會,這樣和睦簡單的壹家三口已經不多見了吧。
人生在世,不必有驚世的成績,但必須有自己的追求。人活壹輩子,無非是經歷出生、求學、工作、結婚、育子、退休、離世的過程,活得簡單,真實才是快樂。《我們仨》平凡的生活正是給現在的我們壹個榜樣。也許有的人會說時代不同,但是不管是哪個時代,生活還是得繼續,家還是會存在。如今高頻率的離婚率,殺妻殺子殺父的事件已經是屢見不鮮,拋棄妻子的更是隨處可見,“拜金女王”更是令人咋舌,單親家庭、同父異母、小三小四等都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家”這個詞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壹碰即碎。我們該去哪兒尋找我們的人生價值與婚姻愛情觀?
《我們仨》讓我看到了愛情的神話,生活的真諦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需要靜下心來看看這些正能量的書,給自己的精神家園加加油。真愛是存在的,但必須得經歷同甘***苦的艱難歲月之後才會不離不棄;和睦的家也是有的,但必須壹家人***同經營。生活給不了妳想要的東西,就得靠自己去打拼爭取。當我們沒事時,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感動,幸福在我們自己手中。
最後,以楊絳的話來結束我的 讀後感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是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壹生坎坷,暮年才有了壹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當今只剩下我壹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讀完我們仨心得感悟2
看完《我們仨》,正值楊絳先生百歲。楊絳先生自稱,已經走到了人生邊。低調、與人無爭,壹直是她和錢鍾書先生給人的感覺。在《我們仨》這本小傳中,楊絳先生敘述了她和錢鍾書及獨女錢瑗(圓圓)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壹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求的氣氛以及濃濃的親情。
文章 以壹個夢開頭,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壹生的伴侶。夢中的緊張和蘇醒後的“埋怨”,讓我為這壹對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而動容。
其後,便是壹個長長的亦真亦幻的夢的 故事 。錢老生病了,圓圓生病了,楊絳每日跋涉在探視的路上,走過壹個又壹個驛站,走過春夏秋冬幾個季節;壹邊是老伴兒,壹邊是愛女,都停止了和她壹起前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無望的邊緣;圓圓先走了,錢老也走了,“我們仨”失散了,家,成了尋覓歸途路上的驛站,楊絳,也走到了人生邊緣。
第三部,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楊絳和錢鍾書結婚後到英國 留學 、愛女出生、回國工作直到錢鍾書和錢瑗相繼去世的壹系列人生歷程。平凡樸實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持和扶攜,而同甘***苦的風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愛。記得最深的是他們的“探險”。這是壹個多麽適合夫妻的“節目”啊。在“探險”中,交流著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可以談工作,談家事,談路上的景致和行人,可以看到什麽聊什麽,沒有主題,但在這隨意的聊天中,夫妻之間交換了意見,厘清了思路,增進了了解。生活在繼續,溝通沒有斷,感情不斷加深。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快樂。看著壹個個小故事,讀著壹篇篇信件,望著壹副副漫畫,我仿佛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裏,處處有歡笑,有情調,有趣味。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壹起“對付”媽媽;父母關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註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看著那些妙趣橫生的信件,看著那些親昵的稱呼,真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書中還有個細節,很是觸動了我。他們仨,出差了,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常在壹起“把玩欣賞”。書後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裏有著真真實實的反映。我想,愛是需要表達的。這些“石子”,其實就是壹份份愛的表達--熾熱也好,瑣碎也罷--總之,相互的愛戀和關懷,都讓這些“石子”說盡了。誠然,感情真摯與否,重行甚於言,但是,愛,如果做了,又表達了,不是更讓家人了解和明白了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壹樣,拂面而來的是壹陣陣幽香。
讀完我們仨心得感悟3
註意到楊絳先生是從微博上流傳甚廣的那篇《壹百歲感言》開始的,壹開始很好奇為什麽要稱呼壹位女子為先生,細細探究之後才知是先生是壹種尊稱,我想就應跟我們此刻叫的老師是壹個意思吧。
在買這本《我們仨》之前還買了壹本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這本書前半部分有寫壹些關於鬼神的事情,我看到壹半覺得太滲人便跳著看了下去。《走到》對我來說比較沈重,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才會去翻看,我看書總是期望能從其中獲得能量,沒用的書我是不看的。
這幾日清閑得要命,遂在網上翻到這本書《我們仨》,之前也看到這本書,但是沒買,可想而知我是個多麽受情緒影響的人。
《我們仨》分三個部分,第壹部叫我們倆老了,第二部叫我們仨失散了。第壹部跟第二部講的是亦真亦假的夢,楊絳先生在古驛道上留意翼翼的走著,每壹天去到鍾書船上陪伴他,太陽落到船頭便要起身回客棧。楊絳先生的“萬裏長夢”最後在兩年之後做完了。第三部分叫我壹個人思念我們仨,這個部分詳細記述了楊絳先生同鍾書從結婚到阿瑗(女兒)、鍾書相繼去世的漫漫長路。
我想大家都熟知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但是我沒有想到的是原先這些在我們看來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們有也著坎坷的壹生。但是我覺得這壹家雖然經歷了那麽多風風雨雨,但是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總是壹家人,和和氣氣的壹家人。他們都喜歡讀書,都熱愛工作,都實現了自我的價值。他們不追求名利,壹生活的踏踏實實,我不曾感到他們覺得自我不幸。我很羨慕這樣的家庭相處方式。
楊降先生多次在書中說鍾書是壹個不願與人爭辯、能忍耐的人,書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平靜的語氣述說了鍾書以前受到的不公與委屈。這些都是楊絳先生在用自我的方式護衛她的愛人。提及往日的委屈與不公,楊絳先生並未有半字惡語或辯解,她只是細細的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並未加任何解釋,我想也許她是覺得公道自在人心吧。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人還是人。
人生在世就得這樣活著,實現自我價值,擁有溫暖和諧的家庭,不與世爭,平淡壹生。
讀完我們仨心得感悟4
如果不是小米媽媽的推薦,成媽很難想到去讀楊絳的這本《我們仨》,甚至連楊絳是何許人也都不知道。成媽僅用了不到壹周的時間讀完此書,很是為他們壹家三口相扶相守所感動,也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卻仍工作的態度落淚,為互愛的壹家人失散而悲傷。
楊絳是錢鐘書老先生的愛人,錢鐘書是《圍城》的作者,他們的愛女名錢瑗。此書是楊絳老先生於九十多歲後懷念已逝去的另二位家人作做。書中描述了她們顛沛流離的壹生,但卻患難與***,相互理解與支持,同時堅守自己的信仰,沒有抱怨,積極的生活態度。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描寫壹家三人的品質,但字裏行間及壹生 事跡 卻透露著壹種“春蠶到死絲方盡“的高尚品格。
很是為文末所描寫的壹句話感動: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其實每個人的壹生都如此,會歷經大起大落,會歷經生老病死,端看我們用何種態度生活著。用積極的壹面看待人生,人生是快樂和幸福的;用消極的壹面看待人生,則人生充滿不幸。其實現代社會,我們人人是幸福的,沒有饑餓,沒有戰亂,是和平發展繁榮昌盛的好時機,幾百年才壹遇。我們處在這樣的好時代,有什麽不知足的,又怎麽能不用壹顆感恩的心去生活。
我心亦然。回想著自己曾經許下的願,為社會貢獻壹些心力,去落後地區資助些生活困難的孩子。但總是為生活中各種雜事纏繞和困擾,將那些心願拋諸腦後了。等成成大點要去實施了,帶著他去去落後地區,體驗當地的生活,讓他明白他是幸福快樂的。
看完了《我們仨》,我也學到了很重要的壹條,不要抱怨。其實人生中總會遇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會被誤解,會被陷害,但沒必要抱怨的。今後我也要摒棄抱怨,用平常心看待得與失。
讀完我們仨心得感悟5
妞妞,距離妳要到這個世界上只有3個月了,我想不光我和_,還有很多人都在為妳的到來忙碌著,特別是妳的媽媽,所以首先,感謝_,正因為有_懷胎十月的辛苦,才會有我們普通的平凡的《我們仨》!
妞妞,爸爸之所以就著看了楊絳的《我們仨》後寫這個話題,思考的核心還是怎麽實現人生的價值,其實這個問題我和_也說不清楚,但是馬上就為人父母了,不能也 教育 不清楚妳吧,妳看這就是壹個悖論了,自己弄不明白還得要教清楚孩子,所以爸爸決定告訴壹個正確的路子,至於妳在這個路子上走發現什麽風景,那就看自悟了吧...
第壹,要多看書,書是人類 總結 經驗 的載體,雖然現在網絡很發達,甚至有“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Google”但是爸爸還是希望妳直接看原著,了解其他人的無數個人生,妳就有很多重的精彩;
第二,學習語言,這個其實包含了幾小點的:學習語言可以掌握第壹手的信息,這個信息可以是技術PAPER也可以是社會經驗,然後學習語言可以直接跟人交流,以後就是學外語也不能走老爸這個不能開口的路子,雖然我在改正;
第三,讀千卷書還要走萬裏路,不能局限在空想和死記硬背中,格物致知啊,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知道語言的魅力以及修辭手法與後現代主義的奧妙;這點看老壹輩的人就要好很多的,比如錢鍾書,魯迅,還有王小波,爸爸希望妳能就他們的文字去追尋上個世紀的軌跡;
第四,學會 反思 ,所有的人——特別是妳的父母——是深深愛著妳的,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垂直向下的!但是,爸爸希望妳能融會貫通理論後在實踐中相輔相成,這就是反思和計劃的作用了!我們不希望妳留名青史,但求物質精神雙小康吧!
妞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烙印,爸爸的認識不知道會不會局限在2008年,但是我想至少大的條框是沒有出格的,這都是在善良和平和的心態上完成的,當然我和_會做好榜樣!
還是要囑咐壹句,從我和_的經歷來看,人怕沒自己的目標以及知道了沒有毅力去克服碰到的困難,人最後還是要超過自己!
願_和妳安康,我們也會是不平凡的《我們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