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比喻文藝作品中所呈現思想感情的色彩。
拼音:色調 [sè diào]。
用法:表現在顏色上明暗、濃淡、寒暖等的基調。
引證:
茅盾 《子夜》十四:“ 吳蓀甫 淡淡地壹笑,做出‘姑妄聽之’的神氣來,可是壹種猶豫不決的色調卻分明在他眼睛中愈來愈濃了。”?
柳青 《銅墻鐵壁》第五章:“另壹個穿了壹件色調褪得灰白、又補了好幾塊補釘的軍衣布衫。”
用法示例:
壹、人生如壹幅畫,應該多壹些亮麗的色彩,少壹些灰暗的色調。
二、秋天是大自然色調的真實展現,清新淡雅,果實成熟,金色的稻田。紅色的楓葉,豐收的背後,體會到艱辛和汗水,使得這個季節更有韻味。
近義詞:
壹、色彩 [sè cǎi]
釋義:亦作“色采 ”。物體表面所呈現的顏色。
引證:葉聖陶 《火災·曉行》:“那種綠色是自然的色彩,決不能在畫幅中看見,真足以迷人的心目。”
釋義:比喻人的某種思想傾向或事物的某種情調。
引證:魯迅 《花邊文學·洋服的沒落》:“ 清 朝末年,帶些革命色采的英雄,不但恨辮子,也恨馬褂和袍子,因為這是 滿洲 服。”?
二、彩色 [cǎi sè]
釋義:多種顏色。
引證: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彩色有聲電影,較之黑白默片,何以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