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這本書告訴我們善意帶給人們最大的作用。
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作家,代表作有《放學後》《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惡意》《紅手指》等。
雖然身為壹名暢銷書作家,東野圭吾創作的目的卻不僅限於寫出邏輯嚴密的推理小說,而更多的是要“慰藉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創作的時代背景往往是現代化的社會,主人公卻是生活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化社會那些卑微的人。
東野圭吾的作品大多揭露社會黑暗現實,因此有人說他對現實社會的交往感到失望,可我認為恰恰相反,正是對冷漠關系的批判才證實了他渴望宣揚平等溝通的主題。用“讓人能聽下去的好故事”講述社會現實,從而宣揚他心目中的和平與愛,這是我眼中的東野圭吾。
《惡意》壹書講述了壹位兒童文學作家野野口修謀殺身為暢銷書作家的老友日高邦彥後被捕,警官加賀恭壹郎壹步步推理野野口修的作案動機。隨著野野口修犯案前制造的偽證據,死者日高邦彥從被眾人可憐到被眾人唾棄,經歷了多次反轉。
最終真相大白:所有警官搜索到的殺人動機全是野野口修為了汙蔑日高邦彥做出的陷阱,野野口修只是出於對日高邦彥多年來的嫉妒才殘忍犯案。
1、我就是恨妳,明明妳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妳是那麽善良,明明妳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妳壹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是我就是恨妳。
2.?原罪被放大,總有壹角照出自己。
3.?令他害怕的,並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討厭自己的人所散發的負面能量。他從來沒有想象過,在這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有人說《惡意》壹本書講的是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得不到救贖,進而心理扭曲的故事。壹千個人眼裏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在這本書裏,除了看到案件本身,我還看到了跳出案件之外的眾人。
發生謀殺案之後,媒體的報道迅速跟進,眾人隨著野野口修的日記壹下子帶了進來。先是大罵殺人兇手的惡行,再是可憐被害者英年早逝。
然而,當案件繼續深入,群眾們又被野野口修故意留下的線索欺騙,以為野野口修是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的影子作家(影子作家就是壹本書的原作者,另壹人會把原作者的書抄襲改編,當做自己的作品出版),進而痛罵被害者日高邦彥咎由自取,並對其妻子的日常生活造成幹擾。
反觀殺人犯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享受著人們的同情。最終警官查明真相,壹切“影子作家”的故事全都是犯人引誘的錯誤信息,野野口修殺人的唯壹動機就是出於自童年起由於周圍鄰居、同學、家長的行為,而產生對日高邦彥的嫉妒。
此時的大眾又反過來痛斥兇手冷血無情,但造成這壹悲劇的,正是這些看似訴說真相的大眾啊!
妳遇到的每個人都在經歷著妳不知道的戰鬥,所以保持善意,不對不了解的事發表惡意的言論,是我們身為個人為這個世界做出的最簡單的善事。妳不經意間的嘲諷可能會逼壹個人走上絕路,妳不經意間的評價可能會讓壹個人失去信心。
雪崩時,沒有壹片雪花是無辜的。當惡意聚集在壹起便成了壹起起可怕的案件。當善意匯聚在壹起便會使整個社會變得明朗。我讀的書名叫《惡意》,但其中我卻學到了善意帶給人們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