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回顧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時,曾說過我國實業界有四個人是不能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範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謇。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
範旭東(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原名源讓,字明俊,後改名銳,字旭東,祖籍湖南湘陰,生於長沙,中國化工實業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被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盧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盧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先驅,被譽為“中國船王”、“北碚之父”。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通州海門長樂鎮(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
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南通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河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復旦大學、東華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的創始人。
擴展資料
實業家進行實業救國的原因:
1、甲午戰爭後,壹部分開明官僚,地主和商人積極主張發展民族工業,挽救民族危機.
2、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資產階級大受鼓舞,把發展實業作為救國的重要方針.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毛澤東不能忘記的實業家:“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