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諺文的由來

諺文的由來

謗語往往通過壹種現象,表明壹個生活的道理。用在文章中,簡潔而深刻。諺語原是壹種口頭文學,在文字出現之前就產生了。《文心雕龍。書記篇》記載了幾條,說是“上古之世”流傳下來的,其中有壹條是“唯憂用誌”,意思是困難和挫折可以使人發憤。這可能是我國文字記錄下來的最早的諺語之壹。 在我國幾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多少朝代興衰更叠,多少歷史事件此起彼落,這些都是產生諺語的豐厚基礎。例如三國之後,有關三國的諺語就多達數十條,而且不少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萬事倶備,只欠東風”、“黃忠七十不服老”、“說曹操,曹操就到”等等。 除三國以外,中國好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在諺語中得到了反映,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等等。諺語有的可以有出處,能說出作者是誰,這部分諺語來自歷史名人的詩詞、文章、警句。人們常用到的“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句諺語,就來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來自魏征與唐太宗的對話。但是,絕大多數諺語無法說出具體的作者,它們由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和實踐中口耳相傳、世代相沿而成。諺語有單句的,也有復句的。雖寥寥數字、十幾字,但所包含的內容極其豐富。如“驕者必敗”、“滿招損,謙受益”等等。 很多謗語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用來作比喻的大多數是風雪雨露、花草樹木等常見事物,但所表達的思想卻不平常。例如“甘瓜苦蒂,物無全美”,我們可以聯想到,正如甜瓜也有苦蒂壹樣,世界上任何事物和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諺語幽默含蓄。例如:“為尋壹文錢,照完壹支燭”,諷刺不辨得失、因小失大的人;“雨後送傘,賊去關門”,諷刺專放“馬後炮”的人。 有相當壹部分諺語對仗、押韻,瑯瑯上口。如“樹老半心空,人老百事通”、“火要熱心,人要實心”等等。諺語流傳深遠廣泛,這與諺語通俗易記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