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中文名:大米草
種拉丁名:Spartina anglica Hubb.
種別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米草屬
屬拉丁名:Spartina
原產於英國南海岸,是歐洲海岸米草和美洲米草的天然雜交種。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株叢高20壹l50厘米,叢徑1—3米。根有兩類:壹為長根,數量較少,不分歧,入土深度可達1米以下,另壹為須根,向四面伸展,密布於30—40厘米深的土層內。稈直立,不易倒伏。葉舌為壹圈密生的纖毛,葉片狹披針形,寬7—15毫米,被蠟質,光滑,兩面均有鹽腺。總狀花序直立或斜上,(2)3—6(18)枚,呈總狀排列,長7壹10(23)厘米,穗軸頂端延伸成刺芒狀,小穗狹披針形,長14—18毫米,含1小花,脫節於穎之下,穎及外稃均被短柔毛,第壹穎短於外稃,具1小脈,第二穎長於外稃,具1--6脈;外稃具1—3脈,穎果長1厘米左右。染色體2n=122、120、124。
地理分布:
大米草在我國分布於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市、區)的海灘上,國外分布於丹麥、聯邦德國,荷蘭,法國、英國、愛爾蘭、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
生態特征:
C4植物,陽性,濕生,不耐蔭蔽與幹旱,氣溫在5℃以上,營養體即能進行光合作用。春季返青,12—13℃以上生長迅速,花期長,5—11月陸續開花,10—11月種子成熟(江蘇啟東)。入冬葉逐漸變為紫褐色,最後枯死。江蘇部分地區冬季地下莖繼續生長,植株仍能分蘗,青島地區返青在清.明前後,6月中下旬抽穗開花,延續至8—9月,種子成熱在10—11月,11月底至12月初老莖逐漸枯死。根系縱橫交錯,特別發達,吸收磷的能力較強,極系生物量比地上部約高3—11倍。在嫌氣條件下,根系不易腐爛,根區細菌增多,固氮芮4千倍於光灘土。刈割後再生較快,壹年中適當割草1—3次,可提高產草量。適應幅度大,既能生於海水、鹽土,也適應在淡水、淡土、軟硬泥灘、沙灘地上生長。分蘗力特別強,在潮間第壹年可增加幾十倍到壹百多倍,幾年便可連片成草場。在育苗缸中壹年增加數百倍。特別耐鹽,適生於海水正常鹽度為35%、土壤含鹽量為20%的中潮帶。耐堿力的初步試驗表明,在堿土pHl0.5—11中,莖、葉扔保持青綠。耐水淹,每次潮水淹沒時間在6小時以內生長正常。能經受壹定的風浪沖擊。耐淤,植株壹般能隨淤隨長,但不耐全部特別淤埋。耐高溫,草叢氣溫在40.5—42℃時,若水分充足仍能分蘗生長。耐寒,在遼寧省錦西縣已安全越冬(1974年至今),該地冬季氣溫壹般為-20℃,最冷的壹年達-25℃,但不耐倒春寒,當溫度高達十幾度而夜溫驟降到零下幾度甚至十幾度時,則將凍死。耐石油、朵酚油的汙染,能吸收汞及放射性原素銫、鍶、鎘、鋅。大米草適生於海灘潮間帶的中潮帶,在風浪太大的侵蝕灘面則不能紮根。
飼用價值:
嫩葉及地下莖有甜味、草粉清香,馬、騾、黃牛、水牛、山羊、綿羊、奶山羊、豬、兔皆喜食。此外鵝、魚也喜食。根據七個月地上部分營養成分的分析,可以看出,粗蛋白含量在旺盛生長抽穗之前最高可達13%,盛花期下降至9%左右。胡蘿蔔素含量變化大體與粗蛋白含量變化壹致。粗灰分與鈣的含量在秋末冬初比春夏高1倍。其它各項含量變化不大(表56—1)。十八種氨基酸5個月含量分析結果以谷氨酸、亮氨酸最高。天門冬氨酸、丙氨酸次之,組氨酸,色氨酸、氨酸最低(表56—2)。十種必需氨基酸與國外有代表性的禾本科牧草的平均含量相比,六種超過(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纈氨酸)四種不及(賴氨酸、色氨酸、組氨酸、精氨酸)。國外曾做過兩個樣品,其營養成分分別為:粗脂肪39—40.5%,粗蛋白39.3—45.5%,粗纖維63.6—66%,無氮浸出物46—48.5%。大米草對反芻動物消化率也較高,是壹種優良牧草,如表56—3。草場壹般畝產鮮草1000—2000公斤。莖葉比1:2.1—1:3.5,較低灘面為1:1.5左右(89次測重,啟東)。在江浙沿海可全年放牧,割草堆貯全年均可用。由於賴氨酸含量較少,宜混飼。鮮草、幹草、青貯、草粉、粉漿發酵等方式均可用。飼鮮草前最好先浸泡壹夜,待涼後用,否則需多給家畜飲水。此外,大米草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團粒結構,使軟泥灘堅實,促淤消浪,保灘護岸,改良鹽土,用作綠肥、燃料、造紙、制繩等。大米草1963年引自英國,現在我國已推廣栽植萬畝左右,已收到較大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