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的三大經濟帶是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地帶,西部地帶。
1、東部沿海地帶
東部沿海地帶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2個省、市、自治區。
本帶經濟發展主要是加強傳統工業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力開拓新興產業,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和高檔消費品工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
東部地帶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占份額巨大(1978-2004年東部地帶GDP在中國GDP總量中所占的平均份額為54.9%),但其對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卻小於中部地帶。
2、中部地帶
中部地帶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個省、區。在中國的三大地帶中,中部地帶的經濟波動對中國總體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大。
中部地帶國有經濟比重相對較高,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低,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國有銀行,不利沖擊對中部企業的影響遠比對東部企業大得多。
3、西部地帶
西部地帶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10個省、自治區。
西部地帶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占的份額很小,且第壹產業所占的比例很大。1978-2004年,我國經濟總量按照地帶來劃分,平均來說西部占18%,中部占27%,東部占54.9%,西部地帶所占的份額大大小於中東部地。
擴展資料:
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主要是根據地理位置、經濟建設條件和現實的經濟技術水平,所存在的地區差異等,將全國劃分為三大經濟地帶。
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可以充分發揮各帶優勢,進行科學地域分工,實現各部門、各地區、各層次的生產布局的有機聯系,求得整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使各地明確各自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經濟技術特點,便於國家對各地經濟規劃進行分類指導;
可以推動橫向經濟聯系,促進地區分工合作、聯系,利於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各地***同繁榮。
百度百科——經濟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