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顧名思義是指錯字和別字。在古代也稱作“白字”。
1、錯字:壹般是無中生有,即在字的筆畫、筆形或結構上寫錯了,似字非字,這稱之為“錯字”。如有人將“染”字右上角的“九”寫成了“丸” ,將“猴”字的右半部分寫成了“候”,或者將“曳”字的右上角多寫了壹點,這些都是錯字。
2、別字:壹般是張冠李戴,本該用某個字,卻寫成了另外壹個字,這稱之為“別字”。如“戊戌政變”寫成了“戊戍政變”、“按部就班”寫成了“按部就搬”,或者將“建議” 寫成了“建意”,其中的“戍”、“搬”、“意”等都是別字。
規範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並由國家以《簡化字總表》與《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簡化字與傳承字。不符合以上規定的用法,就稱為“不規範字”。
例如:(唉)哀聲嘆氣、(籍)藉貫、(文)聞過飾非、(安)按裝、(計)不記其數、(誣)汙告等。
擴展資料:
避免錯字的方法:
1、分清字義
字義決定漢字的正確使用,明了字義是明辨字形正誤的基礎。如果明白了易混字的意義,就能有效地避免錯別字。“堅”是結實、硬、堅固的意思;“艱”是困難的意思,學生先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再用到“堅固、堅強、艱難、艱辛”等詞就能區分清楚了。
知道了“戴”是加在頭、面、頸、手等處,還有尊奉、推崇的意思;而“帶”是攜帶、捎帶的意思,學生於是對“戴帽子、擁戴、帶口信、帶行李”等就壹目了然了。
再如,“廝打”中的“廝”是互相的意思,學生明白了字義,就不會寫成“撕打”;“貪贓枉法”中“贓”是贓款,而不能寫成“貪臟枉法”。
2、推想字形
漢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聲字,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推想形旁,學生明了字義所屬,就能大致判斷字在詞中運用正確與否。
如“謳歌”是歌頌的意思,左邊是“訁”旁;“漚肥”要用水泡,左邊是“氵”;“嘔吐”經口腔排出,所以左邊是“口”旁。再如“劈”只要想到用“刀”劈,形旁為“刀”聲旁為“辟”,就不會出錯。
百度百科-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