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如何進行壹年級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如何進行壹年級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小學壹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壹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壹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為了進壹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註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這壹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麽,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壹、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註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麽,還有什麽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註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 為了吸引學生的註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教師講課時壹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要使學生獨立思考,首先要選擇好思考的材料,如做“整理與復習”中的開放性題目□○□=12,14=□○□時,先讓學生獨立地解題,然後再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算式都寫出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壹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壹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麽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註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壹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其實提出問題有時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學生提出問題是從所學知識中,尋找矛盾和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種提問能力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壹項重要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有了見解就會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可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樂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如在學習了數字之後,我布置了“找壹找生活中的數”,學生通過尋找發現了生活中有趣的數字。 四、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壹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壹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壹朝壹夕之事,但由於壹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