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具太多,孩子覺得收拾起來難度太大
此處我家也中招,果果的玩具的確是非常多。壹時興起拿出來玩之後,收起來就不是容易事。
2.依賴情緒,反正有人幫我收
此處我家中招,最開始勤勞的果爸往往是壹看果果不玩了就會去收起來,所以果果就更是不在乎收不收玩具了。
3.孩子會眷戀玩具帶來的滿足感
這個其實也是人之***性,我們會下意識的覺得有些東西放在眼前比較順手比較滿足。
4.家裏環境本身就很亂,孩子不覺得這是個事
滿屋子都亂的話,孩子就不會覺得玩具隨便亂扔是個事了。
大體上就是這幾點,針對各家情況也許還有些細節不同,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壹個應對政策:
對於孩子不願意收拾玩具這種行為,我們可以接受情緒,但是拒絕行為。
因為雖然孩子的這種反應是正常的過程,但是不代表我們可以縱容這種行為,很多好的習慣並非自然而然就能學會,必然是靠壹日壹日的習得而成。
所以,我們最主要做到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收拾玩具就是他自己的責任所在,就像吃飯睡覺壹樣正常要自己去做的事情。
而具體怎麽做呢,接著往下看~
壹.
幫助孩子將“大目標”化成“小目標”
滿地都是玩具,不僅我們看著頭疼,對孩子來說也是很浩大的工程,所以有逃避心理倒是很正常。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心態,可以這樣做。
1.為玩具選擇合適的收納箱。
這樣孩子玩完玩具後,引導孩子將玩具收回具體對應的收納箱。這也是為什麽我這幾年在開團產品中會爭取收納的福利,比如Modarri玩具車的收納盒,讓孩子玩完後放回去,這個過程就沒有那麽難。
如果沒有配套的,宜家那種透明收納箱,幾十塊錢壹個,能裝又方便看到有什麽玩具。還有壹些袋子,比如前兩年我們賣棗的袋子,用來收畫筆是很好的選擇。
2.將過程拆解詳細,先從壹個個步驟開始引導。
比如說“把這些玩具都收好”會讓孩子覺得比較難,但是說“把這堆積木收起來”,任務難度就會下降很多。收完壹類之後再收其他的。“接下來我們把這幾個車子送回他們的箱子”。
這樣簡單具體的指引,適當引入日常繪本中的行為。比如《小熊寶寶》裏的收玩具,還可以唱《收拾歌》調動氣氛,會讓孩子更理解我們的目標,接受度也會更高。
二.
該“懶”的時候“懶”,該“出手時就出手”
不要因為怕孩子有依賴心理就覺得孩子壹定要獨立完成所有的收玩具這件事。最初,我們可以邀請孩子:“來,媽媽幫妳壹起收吧。”可以和孩子比賽,誰能更快的將玩具收完。
我們不必擔心這就變成自己的事情了,壹步步來,先讓孩子意識到這個事情他必須做,我們知道對他來說有些難,我們可以幫助他。
然後慢慢退出,鼓勵他獨立完成,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看誰先做完。
這些行為習慣不是壹蹴而就的,甚至於還有反復。只要我們給孩子堅定壹個認知-這是他必須做的事情。然後看孩子的情緒,該幫忙就幫忙,該旁觀就旁觀,不必過於執著某壹種決定,隨機而變。
三.
妳不收拾的話,那我會按自己的方法來收拾了
這個地方就需要我們堅定了,不要被孩子的哭鬧左右。不再試圖說服孩子做什麽,而是決定自己做什麽。
明確的告訴孩子四件事情:
1.這些玩具是屬於妳的,應該在固定的地方,這也是對孩子物權意識的培養。也是對我們自己家庭有整潔環境的壹種督促。
2.在玩壹個或者兩個玩具的時候(同類的車子玩偶這種不算),我們就專心的玩這些,不要將其它的混進來。
3.如果妳不收,那麽我會收,但是我會以我的方式收。比如妳有壹個星期的時間看不到這些玩具,我會將這些放進儲藏櫃鎖起來。
4.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檢查,如果還散落在玩具區之外的玩具,那我們認為這是妳要扔掉,不喜歡,不要的東西,我們會清理掉。妳需要對妳的玩具負責,並且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
四.
鼓勵她的行為
當孩子按照約定將玩具收起來後,我們不要帶強烈感情色彩的誇他很棒,而是肯定他的具體行為“妳這幾樣玩具收的很好,”因為孩子會對被鼓勵的行為下意識的重復,給他留下印象,自己做什麽事情得到認可。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會慢慢將這件事情形成習慣。
收拾玩具不是壹個輕松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辨別分類,增強物權意識,還可以提高專註力。
基本上,當時就是這剛柔並濟的四招用下來,六六對於收拾玩具這個事情不抵觸了,她會自覺的將東西歸類收回原位。因為她很清楚這是她的東西,可以隨時拿出來玩,但是也有義務將之整理好。
有時候,我們看孩子不肯收,看不下去了。三下五除二的代替她做完,或者針尖對麥芒的逼迫她去做。但實際上,正確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是拒絕這種行為,給予時間和機會慢慢來,才能真的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