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戒嚴法的區別分析

戒嚴法的區別分析

壹般來說,戒嚴是國家在戰爭等危急狀況下采取的壹種緊急措施,戒嚴法是規範這種危急狀況的應急法律。但是對於戒嚴法的概念,兩大法系卻有不同的認識。

大陸法系國家與英美法系國家在戒嚴制度上的最大差異在於前者屬成文法典,而後者為習慣法。由於英美國家的戒嚴法(Martial Law)是習慣成規,所以其含義不定。霍資華斯 (W. S. Holdsworth)在其《戒嚴法歷史之研究》(Martial Law Historically Considered)中探討了戒嚴法的原始意義:“戒嚴法就是軍中元帥(Marshall)與監軍保安官(Constable)所組法庭適用之法規”。美國學者阮欽 (Robert S. Rankin)從字面上分析了戒嚴法的本義:“Martial”壹詞的來源有二:第壹,它是“Marshall”的音誤,而“Martial Law”即“Marshall Law”,意思是軍中元帥所適用的法規;第二,“Martial”即拉丁文中的“Martialis”,而“Martialis”為“附屬於戰爭”(“Pertaining to War”)之意,故“Martial Law”就是“戰爭法”(Law of War)。根據《牛津法律大辭典》的解釋,“Martial Law”壹詞被翻譯為“軍事管制法”,它的含義是“指根據皇家特權令適用於暫時由英王軍隊占領的外國領土的法律。除被占領土的普通法院經同意繼續存在和執行法律外,執法權由軍事法庭或軍事裁判庭根據占領軍的軍事當局所確立的規則行使” ,“當壹國處在戰爭狀態,或存在叛亂,入侵及其他嚴重的社會動亂時,軍事管制法可以作為例外在本國內部實施,以取代平時的政府和執法機關。在這種情況下,司法權由軍事法庭和軍事裁判庭行使。” 《布萊克法律詞典》是這樣解釋的,戒嚴法“存在於戰時或者其他危急情況時,它極具強制力,完全決定於駐在敵方交戰區或本國叛亂區之軍隊司令官的意誌,並且戒嚴法的實施將導致普通法律、政府和司法機關的暫時失效”。 英國憲法學者Dalzell Chalmers與Cyril Asquith詳細歸納了“Martial Law”的六種意義:(壹)指早期軍中元帥所適用的法律;(二)指於平時或戰時,在國內或國外,管理軍隊的軍法;(三)指停止普通法律(Ordinary Law)而使行政機關享有廣泛軍事裁量權的法律;(四)指於內亂或外患之際,運用任何必要力量,以維持公***秩序的習慣法(Common Law);(五)指戰時軍隊司令官在占領敵區內,所施行的法律;(六)指在敵境外的占領區內,軍事指揮官所施行的法律。第壹、二兩種意義,屬於軍法(Military Law)的範圍;第五、第六兩點,是軍政府(Military Government)的範疇;第四種含義是英國學者傳統的意見;第三種意義的戒嚴法是大陸法系的“戒嚴法”。

英美法系戒嚴法的最大特色,就是其產生基於軍事需要(Military Necessity),沒有成文法典。所以學者沃倫(Charles Warren)說:“戒嚴法基於嚴格的軍事需要而產生,在本質上不是法律,其宣布並非依據憲法上之明文授權”,由於缺乏法律上的規定,所以戒嚴法就是軍事司令官的意誌,美國最高法院認為:“戒嚴法是實際戰爭中,基於軍事必要而產生的法則,由軍事司令官來實施,實際上就是司令官之意誌,雖然專斷,亦需服從”。英國的惠露吞公爵(Duke of Wellington)更加直接:“戒嚴法不過為軍事司令官之意誌而已,根本不是法律”。阮欽也說:“戒嚴法是必要之法則,為壹種最後的手段,除了戒嚴機關之意誌外,壹無所有”。

大陸法系的戒嚴法是壹部單壹的成文法典,它的內容有積極和消極兩種意義,消極的停止平常法規的效力,積極的賦予軍事機關掌管行政及司法事務的權限。所以戒嚴法是規定於外患或內亂之際,暫停常法,而將部分司法及行政權力委諸軍事機關處理的法律。例如日本明治《戒嚴令》,其第壹條即規定:“戒嚴令乃戰時或事變之際,以兵力警戒全國或某壹地方之法律”。

雖然英美戒嚴法與歐陸戒嚴法在形式上有些不同,但他們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依照伯克西姆(William E. Birkhimer)對英美戒嚴法所下的定義:戒嚴法是當國家的民政官署,受軍事機關節制時,所建立之規則,或用以抵抗外侮,或在普通法律失敗時,用以保障政府適當之目的。可見英美與歐陸的戒嚴法在宣布的時機、效果、目的等方面十分相似,他們都具備下面五個要件:

1、 在時間上,限於戰爭或非常事變之時;

2、 在空間上,行於國土之全部或壹部;

3、 其手段,是實行兵力戒備;

4、 其效果,可變更機關權限及限制人民自由;

5、 其目的,在確保國境治安,維護法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