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秦國古代被稱作“四塞之國”,指的是哪四塞?

秦國古代被稱作“四塞之國”,指的是哪四塞?

東面崤函通道上的函谷關和潼關,西面的散關,北面的蕭關,南面的武關。

1、函谷關

崤函通道是洛陽通往長安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原通往長安及西部的兵家必經之地。此處北臨黃天險和中條山,南依華山和秦嶺,黃河在此處轉彎東去,中間留下壹條東西長南北窄的深澗河谷通道,通道的東面出口是函谷關。

2、武關

其位於陜西省丹鳳縣武關河的北岸,故稱武關,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武關北靠高聳的少習山,南臨深澗的武關河,地勢險要是秦國和歷代關中地區的東南屏障和出口,為秦楚咽喉。

3、散關

其位於陜西省寶雞市秦嶺北側,始建於周朝,是陜西和四川的重要通道,自古為“川陜咽喉”,兵家必爭之地之稱。西漢名將韓信在此用兵。

4、蕭關

其位於今寧夏固原,關城建在山險谷深的六盤山山口,是關中地區通往西北地區的交通要道 ,在古代主要是防禦匈奴、突厥、吐蕃、西夏都遊牧民族的入侵,屬西北邊防要塞。

擴展資料:

關中地區是指古代以長安城為中心的陜西省關中盆地,自戰國時期秦國在關中地區的鹹陽建都起,秦國在關中逐漸發展壯大。

秦國征伐六國時多是從秦國東大門函谷關出兵,而諸侯國聯合攻秦時,每次都是打到函谷關就止步不前,無法通過。

關中地區北有層巒疊嶂的黃土高原,南有山勢險峻的秦嶺,西有山高路曲的隴山,東有黃河天險和華山,四周的大山河流緊緊的把關中地區包裹住。

只留下幾個出口與外界通行,這幾個出口自然也成為了進出關中地區的交通咽喉,歷朝歷代都在這些出口修建關隘,並派重兵駐守。

冷兵器時代大兵團進攻關中地區,必然要面對關中地區的幾個天險關隘,進攻則傷亡巨大,進攻失敗只有無攻而返。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秦之四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