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處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出自《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_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壹位國君。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
原文如下: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壹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如下: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雕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壹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雕落的紅花跟春天壹起回去也,今昔對比,壹是天上壹是人間。
詞句註釋如下:
①浪淘沙令: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②潺潺:形容雨聲。
③闌珊:衰殘。壹作“將闌”。
④羅衾(音qīn):綢被子。不耐:受不了。壹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擴展資料:
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詩話》:“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淒惋,未幾下世。”?
“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張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之句,“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國壹去難返,無由相見。
百度百科——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