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鎮經數百年建設,到上個世紀初自來橋集鎮已十分繁華,南北壹條街(老街)寬八米,長千余米,南北兩頭建有城門、牌坊,街面全由條石鋪成,由於長年行使獨輪車,石溝清晰可見,街道兩面青磚小瓦,建築別致優雅,店鋪林立,設有糧行、鹽行、煙行、造紙業、織布業、商業、飲食業、油坊、酒坊、澡堂、客棧等經濟十分興旺,古有“小南京”之稱。解放前後,數十年自來橋均為鎮、區、縣政府所在地。1943年***產黨領導的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就設在自來橋街道北頭直到1946年。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譚震林、方毅、徐海東、羅炳輝、汪道函等都曾在自來橋戰鬥或工作過。由於自來橋是縣政府所在地和路東路西秘密交通線的特殊地位,從1938年2月至1941年元月日寇曾經三次轟炸,五次侵擾過自來橋,燒毀房屋近千間,老街古建築基本被毀。給自來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隨著社會的發展,1990年集鎮進行全面規劃,沿澗來公路開辟“十”字型新街,總長1100米,連接老街形成“幹”字型,新街道寬40米。1995年至今,先後建了農貿市場,商貿小區,下水道等工程,街道上樓房鱗次櫛比,式樣別致新穎。由於集鎮古老,位置適中,每逢農歷壹、四、七日的逢集日,上集人數多達萬人左右,日成交額可達30萬元。萬伏高壓電貫通鎮內所有村組,農電低改率95%以上。1992年建成的自來水廠,幾經革新改造,滿足集鎮用水。程控電話裝機3000余門,約占全鎮農戶的70%。集鎮有線電視用戶達200多戶。鎮內已分別建有聯通和移動通訊網塔。交通十分便利,來澗公路貫穿鎮內11公裏,張--自、楊--自公路交叉通過,鄉村公路、村組道路已達沙石化,並形成網絡。
農業經濟方面 ,在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初步形成了以“三瓜壹藥”為支柱產業的農業種植結構 (即冬瓜、葫蘆嫁接西瓜、9籽瓜、山藥),年產冬瓜約2500萬公斤,西瓜2800萬公斤,山藥500萬公斤。冬瓜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A級綠色食品,遠銷南京、上海、揚州、青島、安慶等地,鎮內建有冬瓜食品加工廠,年加工5000噸。近年來,該鎮白雲寺、甄港、竹元等村規模化種植優質水果山芋得到了蓬勃發展,2005年種植面積更是突破了萬畝,產量在三萬噸以上,儲藏量在二萬五千噸以上,反季節銷售潛力很大。山區潛力在山、優勢在山,大力發展畜牧業生產,希望很大。近年來,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扶持、培植養殖大戶,並積極實行優良品種更新。現全鎮已擁有戶養牛數十頭、養豬、養羊數千頭、養禽數萬只的養殖大戶。
鎮內各種礦石資源十分豐富,大理石、花崗巖、鉀長石分布在鎮南部,範圍約四平方公裏。大理石經國家地質礦產部南京礦產中心實驗室化驗,質量全國領先。鉀長石貯量大,質量好,經安徽省地質部門和南京大學化驗均屬稀有礦產資源。是加工玻璃等產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近年私營企業發展較快,目前鎮內已初建長石加工企業4個,年開采礦石10萬噸,精加工2萬噸,米面、食品加工廠5家;從事個體工商戶和三產人員達千戶數千人。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公益事業近年也有較大的發展。全鎮設有7所小學,1所中學,在校學生3500人。中學投資近百萬元,建成教學樓、實驗樓等,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中心小學引進外資和籌資近百萬元,新建教學樓壹座,使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大大地得到改觀,現校園環境優美。鎮衛生院1992年後至今先後建成門診樓等建築用房,新購進大量醫療器械,增加科室10個,床位3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