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和1939年,巴西和阿根廷兩國分別在伊瓜蘇河兩岸建立了國家公園。阿根廷境內的伊瓜蘇國家公園位於阿東北部的米奧內斯(又譯為“米希奧內斯”)省,由面積492平方千米的國家公園和面積63平方千米的國家自然保護區組成。巴西境內的伊瓜蘇國家公園位於巴拉那省。面積達1700平方千米,是巴西最大的森林保護區。瀑布後的巖架長滿頗像地衣的水生植物。峽谷兩旁是又熱又濕的雨林,林中長細絲狀的蕨類植物、竹子以及棕櫚、松樹等喬木,像巨大的綠披肩,遮掩著階狀巖架。苔蘚、開喇叭花的藤本植物和鳳梨科植物與樹木互相映襯。顏色瑰麗的金剛鸚鵡、鸚鵡和數百種蝴蝶在綠蔭下飛舞,跟野生蘭花爭艷:蘭花在清涼的春天(八至十月)開得最燦爛。動物介紹懸猴的吱吱亂叫,鳥雀的喧鬧爭鳴,加上黑吼猴的響亮吼聲交織成壹片聒噪的天籟。密林深處,鹿、笨重的貘和像豬的西貒在雨林覓食:美洲虎在尋找獵物:虎貓天性謹慎,喜歡獨來獨往;最常見的哺乳動物是大如兔子的刺鼠與兩種野貓般大的動物:兔豚鼠和南美長尾浣熊。成千上萬的雨燕在水面盤旋俯沖,追逐昆蟲。這些雨燕,整天都在伊瓜蘇瀑布上盤旋低飛,不時穿過水幕,飛到瀑布後的巖壁上歇息。這種深褐色的敏捷小東西約長十八厘米,夏季產卵,在瀑布後的巖壁上築巢。孵卵約需三周。雛鳥孵出之後,要等到五至八周(視食物多寡而定)才能飛越水幕。雨燕養育幼雛,非常忙碌,要在飛行之中捕捉昆蟲,含在喙裏,再用唾液黏成團狀,帶回去餵養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