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王氣著名樓。
誰家九十九間半,
直把秦淮煙雨收。
這首詩壹語道盡了甘家大院曾經的繁華。
甘熙出身於名門望族,祖上多名人。通過甘氏家族歷史陳列,我們可以追溯甘氏先祖。據《元和姓纂》記載,甘氏遠祖出自渤海,傳到戰國有秦國左丞相甘茂。三國時期,則出了壹位折沖將軍、西陵太守甘寧。甘寧有勇有謀,曾率壹百騎兵破了曹操40萬大軍。東晉時期,甘寧的曾孫甘卓因不肯反叛,被王敦謀害,後被封為“於湖敬侯”。
如今,整修後的甘家大院,門上刻有八個大字——“於湖世澤,渤海家聲”,說的就是甘氏祖先的事情。
到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江南大俠甘鳳池與其兄甘鳳泉等,也都是甘熙直系祖先。此後,甘氏族人南遷,從湖北經江西、安徽回到於湖,即南京南郊90裏外的小丹陽。
明朝中期,世居江寧小丹陽的甘氏先祖甘瑭舉家遷入南京,甘瑭和他的後人以經商為生。由於經營得當,再加上祖居地小丹陽的田產,到了清初,甘家已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至乾嘉之際,南京絲織業大盛,甘方棟(號國棟)率子行商,經營“剪絨、江綢、貢緞、棉紗、布帛”,經過幾十年、兩代人的努力,家境逐漸殷實。甘家先居東花園(今白鷺洲),此後又在時稱府西大街的南捕廳買下壹塊宅基地,開始營建房屋。
甘國棟去世後,其長子甘福(甘熙父親)開始主持家政,他率兄弟幾個同心協力、勤儉砥礪,壹舉奠定了甘熙宅第的規模。
到了晚清,甘家出了個甘熙(甘福次子),字實庵,生於1798年,與曾國藩是同榜進士,可他藏書的興趣比做官大,走吳訪越,到處搜集珍貴的善本孤本、珍稀的金石書畫……
甘熙壹生治學嚴謹,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書家。他博覽群書,博學強記,曾對南京歷代掌故、民風民俗、街巷名稱沿革等仔細搜羅考證,編撰了南京方誌,著述多種,著有《白下瑣言》、《桐蔭隨筆》、《棲霞寺誌》等,還編有《重修靈谷寺誌》12卷。其中以《白下瑣言》最為後世學人所推崇。
甘家大院隱藏於平民街巷,含蓄矜持,前前後後耗費了近70年時間才建成。大院內曲徑通幽,院落疊嶂,最多時達三百余間。大院修好後,甘家人聚族而居,在這裏壹住就是150余年。
1951年夏天,征得甘家大院第五代傳人甘鑫(字貢三)的同意,大院被南京市軍管會征用。大院內的六房甘氏家人各得到6000元補償,他們陸續遷出大院,在南京城內另立門戶。
漫步甘熙故居,妳會發現壹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就是甘家的大門和所有的正房壹律都是坐南朝北,這與普通民居坐北朝南的方位正相反。
這裏面究竟有著怎樣的說法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