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被懸賞捉拿的這種蟲子叫做錐蝽,因頭部呈錐形而又被叫做錐蟲,在廣州地區又稱之為“木虱王”或“接吻蟲”,被攜帶病原的錐蟲叮咬之後,會得壹種寄生蟲病,因癥狀與艾滋病早期癥狀相類似,在國外有專家稱之為“新型艾滋病”,目前並沒有發現攜帶該病原體的病蟲,國內不存在這種病。
還是主要是因為被錐蟲叮咬後,會出現和艾滋病早期癥狀相似的壹些癥狀,比如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同時,該病的隱匿期很長,可達到20~30年,很難確診,同樣沒有疫苗和特效藥可以治療,因此,被叫做“新型艾滋病”,不過這和艾滋病真的是大不相同的,錐蟲病是壹種寄生蟲病,而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統缺陷性疾病,兩者在傳播途徑、發病原因和治療都存在天壤之別。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2011年開始從南美洲向全球擴散,其傳播方式主要通過患者—錐蝽—人傳播,還可以通過血液或輸血途徑傳播,因此在發現這種蟲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直接用手去拍打或者有直接的皮膚接觸,避免被感染。如果不小心被叮咬之後,壹定要立馬前往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同時,對於平時居住的環境也要多多註意,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防止錐蝽的生活環境產生。
近日,網上有這麽壹則新聞,說的是南方某疾控中心發布懸賞捕捉壹種叫錐蝽的蟲子,每只8元,“蟲到付款”,據說這種被這種蟲子咬過以後,會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皮疹等癥狀?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被懸賞捉拿的這種蟲子叫做錐蝽,因頭部呈錐形而又被叫做錐蟲,在廣州地區又稱之為“木虱王”或“接吻蟲”,被攜帶病原的錐蟲叮咬之後,會得壹種寄生蟲病,因癥狀與艾滋病早期癥狀相類似,在國外有專家稱之為“新型艾滋病”,聽到這裏,妳是不是有點心慌呢?
其實,大可不必驚慌,此次在廣東地區發動市民尋找的錐蝽主要是疾控中心為了監測該地區是否存在攜帶病原體的蟲,這是壹個國家級的蟲媒監測課題,據相關報道,目前並沒有發現攜帶該病原體的病蟲,國內不存在這種病。
說到這個錐蟲病,國外為什麽有學者稱之為“新型艾滋病”呢?
還是主要是因為被錐蟲叮咬後,會出現和艾滋病早期癥狀相似的壹些癥狀,比如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同時,該病的隱匿期很長,可達到20~30年,很難確診,同樣沒有疫苗和特效藥可以治療,因此,被叫做“新型艾滋病”,不過這和艾滋病真的是大不相同的,錐蟲病是壹種寄生蟲病,而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統缺陷性疾病,兩者在傳播途徑、發病原因和治療都存在天壤之別。
錐蝽是美洲錐蟲病的傳播媒介,2011年開始從南美洲向全球擴散,其傳播方式主要通過 患者—錐蝽—人 傳播,還可以通過血液或輸血途徑傳播,因此在發現這種蟲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直接用手去拍打或者有直接的皮膚接觸,避免被感染。如果不小心被叮咬之後,壹定要立馬前往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同時,對於平時居住的環境也要多多註意,改善居住條件和房屋結構,防止錐蝽的生活環境產生。
新型艾滋病這個名頭太過嚇人,完全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
這裏的錐蟲病和艾滋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我給大家介紹和對比壹下。
錐蟲病是壹種熱帶地區疾病,只發生在熱帶地區,目前全球約有1000萬人感染這種疾病,主要集中在非洲、南美洲這些國家, 我國不是錐蟲病的疫區,目前無壹人感染此種疾病,大家可以先放心。
錐蟲是壹種微生物,它主要寄生在壹種名為錐蝽的蟲子身上,這種蟲子以吸血為生,主要生活在熱帶地區(這也是為什麽錐蟲病只出現在熱帶地區的原因)。當帶有錐蟲的錐蟲叮咬和吸食人血時,錐蟲進入人的體內。隨後錐蟲會在感染者的心臟定居,並且開始不斷繁殖,隨著血液進入人體全身各處。
(這是被錐蟲感染後的心臟,心臟受到了嚴重的損壞)
剛感染錐蟲病時,患者可以沒有什麽癥狀,或者只是輕微的發燒,淋巴結腫大,這些癥狀和艾滋病感染初期的癥狀很相似,因此媒體將它稱為“新型艾滋病”。其實大多數病毒、寄生蟲感染初期都是這種癥狀,並沒有什麽特異性。
隨後,這些癥狀可以消失,錐蟲開始默默在患者體內繁殖,引起患者的食管擴張,出現吞咽困難。引起患者的結腸擴大,出現便秘,腸梗阻等癥狀。也可以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心梗和腦梗。還有的患者,因為心臟不斷擴大,最終心臟爆炸,導致患者猝死。據統計,每年有5萬人,因為錐蟲病導致的器官擴張破裂死亡。
如果早期發現錐蟲病感染,通過硝基咪唑類藥物可以治愈。
那麽錐蟲病和艾滋病有什麽區別呢?
首先錐蟲是壹種原蟲,是壹種可以殺滅和治療的疾病,早期發現可以完全治愈;而艾滋病是病毒引起,目前仍然無法有效治愈。
第二艾滋病病毒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性行為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血液制品傳播,還可以通過母嬰傳播。而錐蟲病這種疾病,雖然也可以通過血液、母嬰傳播,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主要還是需要依賴媒介——錐蝽。由於錐蝽只能在熱帶地區生活,因此,錐蟲病主要集中在熱帶地區和國家。而艾滋病則是全球到處都可以存在。
(吸血昆蟲——錐蝽)
第三、兩者治病機理也完全不同。艾滋病是破壞患者的免疫系統。而錐蟲病主要引起器官擴大、破裂。
炎炎夏日,壹種名為“錐蝽”的小蟲子突然就刷爆了廣州人的朋友圈,甚至上了全國新聞熱搜。起因是7月5日,廣州市疾控中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懸賞尋蟲”推文。推文稱,錐蝽可傳播美洲錐蟲病,有學者將該病稱為“新型艾滋病”。為更好地研究和控制該病,市疾控中心發動市民積極尋蟲, 並將給予8元壹只的獎勵。
已經佛系打碼,我完全不贊成大家去做這個“捉蟲大俠”!
錐蝽壹只小小蟲子,怎麽就上了“懸賞通緝名單”了呢?這還得從推文中提到的“2016年廣東順德發生的起錐蝽叮咬人事件”說起,居住在順德的市民林某自2016年9月3日起,陸續在家中發現7只蟲體,不過,當事人壹家五口均無明確的蟲體叮咬史,只是發現個別蟲體帶血,不能確定是這些蟲體咬了人。當事人於10月3日把1個活體寄往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進行鑒別,結果反饋為紅帶錐蝽。由於錐蝽是美洲錐蟲病(又名克氏錐蟲病)的傳播媒介,而美洲錐蟲病目前在全球的擴散不容忽視,於是乎就有了廣州市疾控中心的這麽壹份推文。
說了這麽久,錐蝽到底是什麽,又長啥樣呢?克氏錐蟲病又是啥?且聽我壹壹道來。
錐蝽,是昆蟲綱半翅目獵蝽科錐蝽亞科這壹類昆蟲的通稱,因頭狹長似錐而得名,它們中有壹部分種類,夏季在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較為常見,靠吸食脊椎動物的血液為生。偶爾會飛到室內盯人,被叮咬的人反映各異,有的人可能啥事沒有除了疼o(╯□╰)o,但有些人可致劇痛及過敏反應休克等,就醫後無礙。
正在用刺吸式口器吸血的錐蝽,腹部吸得圓鼓鼓的 外國人稱呼它為“Kissing Bug”,因為它常常在熟睡的我們嘴唇處吸血,“接吻蟲”壹詞就是這麽來的。
前文說到的“新型艾滋病”是指被錐蝽叮咬的人會得艾滋病嗎?其實並不是,錐蝽可能傳染的叫做查戈斯病,也叫克氏錐蟲病,原本其傳染者是包括騷擾錐蝽(Triatoma infestans)在內的壹系列錐蝽,病原體是美洲錐蟲(又名克氏錐蟲,Trypanosoma cruzi),發源於南美,但由於人類的活動被傳播世界各地。
也就是說,真正讓人患病的不是錐蝽,而是錐蝽體內攜帶的美洲錐蟲,它長這樣:
查戈斯病為什麽又被比喻為“新型艾滋病”呢?其實是因為這種疾病目前在美洲的爆發形態十分類似於早期艾滋病的傳播,因此也被叫作了“新型艾滋病”。
然而要註意的是,美洲錐蟲病和艾滋病毫無關系,也完全不同。查戈斯病隱匿期長達20-30年,難以被發現,重癥患者預後不良。急性期有發熱、顏面水腫、淋巴結炎、貧血等。慢性期常有心肌炎、心力衰竭、巨食管炎、巨結腸及肺、腦栓塞,猝死等發生。
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怕,感覺自己要是被叮上壹口,那不得涼成棒棒啊?甚至於有的朋友已經被叮咬過了,是不是萬念俱灰?覺得生活就像"藍天白雲、晴空萬裏,突然暴風雨"。
淡定,淡定,疾控中心找蟲只是為了調查而已,不用過度緊張。
目前全世界估計約有600萬至700萬人感染克氏錐蟲,主要在拉丁美洲。查戈斯病曾經完全局限於美洲區域——主要是拉丁美洲,但現在已傳播到其它各大洲。
本次“找蟲”行動,是要找到本地的錐蝽,檢測是否攜帶克氏錐蟲,看看是否對我們存在威脅,為預防、阻止查戈斯病在我國的傳播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而 此項調查工作由中國疾控中心主持,廣州市是廣東省的其中壹個調查點。
當當當!敲黑板,劃重點:目前我國尚未發現任何克氏錐蟲病病例。
講到這兒,大家也就放心了吧,該吃吃該喝喝,放心大膽地玩耍吧。不過我們也別去抓什麽錐蝽啦,畢竟,即使不傳播克氏錐蟲病,大家都是打針都瑟瑟發抖的寶寶,壹不小心被錐蝽叮咬壹下,疼的哭出來了可咋辦啊,太丟臉了!
城市寵物過多成為各種病的傳染媒介!
這種蟲估計現在市區內很少,近幾十年我都沒再見過,沒聽過。在郊區就難說,大概在五幾年那時,樓上種花會招它來。夏天開窗睡覺,它會飛入屋,壹家四五個人它專叮我這小孩,晚上睡得沈給它隔著蚊帳咬過我兩三次,當時自己都不知,直到第二天才見到它的陳屍。聽爸媽說它就叮在那裏吃得飽飽的吸了我很多血。咬完只是又紅又腫又痛又癢,過幾天就什麽事都沒了。它比木虱的個頭巨很多,吸血更多還會飛,比木虱更利害,我們都叫它做木虱王。
本打算去三亞取消不去了。
夏天的時候見過,還以為是很遠古時期有益的蟲子,看來還挺可怕。
非洲丶南美洲…熱帶地區寄生蟲病,進入血液,寄生在人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