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束測深儀工作原理是利用多個射電波束同時探測水下目標的方法。這種測深儀能夠得到更加精確的測深數據,因此被廣泛用於水下地質勘探。
多波束回聲測深儀是利用多波束回聲信號測量、繪制海底地形和水深的裝置。整個系統由聲波收發射器、信號處理裝置和工作站三個基本部分組成。
由於回聲測深儀輻射的聲波比較寬,所以用它測量海水深度時經常將海底“抹平”,不能真實地反映海底的情況。而增加發射聲波的指向性,雖然能提高測量的分辨率,更真實地反映海底的起伏情況,但是測量的速度又大大地降低了。
那麽,到底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既能提高測量的精度,又不降低測量的速度呢,為此,科學家們想了很多辦法,多波束測深儀就是其中比較成功的壹種。
我國多波束測深儀的背景:
國內最早的多波束測深系統研制開始於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該多波束測深系統采用傳統的模擬波束形成技術,形成25個波束,沿著航跡方向開角為3°,垂直航跡方向開角為2.4°到5°,覆蓋寬度120°。
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多波束測深系統嘗試,但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未能投入實際應用。2000年後中科院聲學研究所重點開展了基於相幹原理的側掃聲吶的研究工作,在基於側掃聲吶的地形地貌探測理論和設備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到二十世紀90年代初,國家有關部門從國防安全和海洋開發的戰略需要出發,委托哈爾濱工程大學主持,海軍天津海洋測繪研究所和原中船總721廠參加,聯合研制了用於中海型的多波束測深系統。
該系統屬於用於大陸架和陸坡區測量的中等水深多波束測深系統,它的工作頻率45kHz,具有左右舷***48個3°×3°的數字化測深波束,測深範圍10到1000米,覆蓋範圍2到4倍水深(覆蓋寬度126.8°)。該型條帶測深儀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成功躋身世界具有獨立開發與研制多波束測深系統的少數國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