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華年似水

華年似水

江南旅行,烏鎮是我們重點計劃之壹,而烏鎮東柵更是我們首選。這或許與很多更喜歡西柵的朋友不壹樣,但我與悠就是這樣認定的。這是青春的夢想,也是壹個文學愛好者的夢想。上午我們從周莊打車到了烏鎮,急急安頓好住宿與行李,就往東柵而去。我深覺自己人生中來烏鎮太遲了。

水鄉的烏鎮以其特有的文藝調調,早已聲名赫赫,而令天下文青趨之若鶩。自古江南出才子,膾炙人口的故事早已詩書影視為證、有口皆碑。且 歷史 久遠、鐘靈毓秀、文人薈萃。

烏鎮第壹餐,我們選在了東柵之外:香幹馬蘭頭,清蒸白水魚,古鎮醬鴨。 味道深得吾意。小店生意特好,排隊也值。

時置盛夏,我們午餐後慢慢入得東柵景區。烏鎮 歷史 久遠,真不是隨便說的,據考證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中,就發現了烏鎮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蹤跡,而於春秋時期烏鎮就成了吳越邊境,且擔負著戍邊重任。七千多年的先民居住史,壹千多年的建鎮史,那真的是淵源流長。

這烏鎮,真是名符其實。聽說壹種黑色的油漆,可以保護墻面,所以當年烏鎮的墻上或其它與木頭有關的物品,都刷著這種油漆。寬敞平穩的烏篷船、兩岸整齊壯觀的烏青瓦房,映得水也是墨綠墨綠的。這房子,基本為兩層樓,下面大多是經商小店,上面大多數為主人居住。喝的喝茶,用餐的用餐,坐船的坐船,漫步的漫步。有壹種特殊的感覺漸起漸濃……內心分明有壹種 情感 在激蕩。我似乎已經聞到了古鎮曾經的書香,聽到了古鎮文化脈搏的跳動。

喜歡這壹份古樸、靜穆、內蘊,喜歡這小鎮被水纏繞的感覺,無比羨慕江南人的這壹份得天獨厚。我只能以視覺來體驗異域之美,用腳步來丈量世界之闊,以旅行來溫潤時光、開啟心智、吸天地之靈、吮文化之養。僥幸,老屋還在, 歷史 尚存。

醒目而有些陳舊的吊牌,赫然映入我們眼簾。或許此時,才明確了漫步的方向,更明白了此行的意義:這是了卻很久很久以來深藏內心的壹個夙願。我的眼前閃過了很多曾經溫潤的時光……那些年,我們壹起讀過的那些文學名著……壹起看過的那些文藝影視劇……給學生們講過的那些文豪名篇……我們,來到了被滋養過的文學藝術之源頭。竟然有些淚盈。

離開水路,走進窄窄的深巷。欣喜,我們並不孤單,竟還有不少的文化尋蹤者。他們中間有的是學生,有的是家長,有的是老師……我有些欣慰。我們的校園,我們的 社會 ,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壹些這樣的旅行。

陽光斜斜的透射在老木屋上……想象當年滿街居民的盛況……

想象青石板上匆匆跑過的孩子們的小腳丫……

想象這些老屋中是如何蘊育出國之人傑的……

自然而然,我們來到了小鎮有名的立誌書院,來到了這樣壹個著名文學巨匠的故居,即茅盾(沈雁冰)先生出生地。這是壹個不僅有著豐厚文學名著、並具有博大教育情懷的偉人,還是新中國第壹任文化部部長。我的心,瞬間悸動。

茅盾的作品可能不是壹般人能夠完全讀懂的。因為在選材上,茅盾行生壹直都是以那些具有時代重大意義及特征的事件為背景,把當代重要的政治經濟事件作為自己的創作題材。我年輕時反復啃讀的長篇小說《子夜》就是有著宏大的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時代背景。不僅讓我了解到了那個驚濤駭浪的時代特點,也是作為我認識政治經濟、 社會 人生如此不可分割的文學啟蒙書。

在巨人面前靜靜佇立,耳邊響起茅盾著名中學課文的經典語段:“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那是力爭上遊的壹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不但象征北方的農民,尤其也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作家精彩的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實襯虛的敘述手法,令人不能不被壹種偉大的精神與氣概而深深感染。那時,每壹屆學員我都深情並茂的講解,以自己也在對孩子們行文學啟蒙之事為榮光。

如果當時有這個條件來此壹遊,或許我的課程會更加精彩。人生,總是充滿遺憾。其實,偉大的茅盾先生人生也是充滿了許多矛盾與遺憾。矛盾,茅盾……無數筆名的由來,也是對他個人、對時代最好的註解。

茅盾不但出生在壹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裏,而且自己也是積極投入到壯闊的 社會 洪流之中,所以才會在多個領域中獲得卓越成就。他的藝術作品才有史詩般的品格,深刻廣博的展示時代風雲。

老樓年代太久,已經是勉強支撐。我們於此感受些許文學家的生活氣息,偉人與凡人的距離因此拉近很多。

循跡中國史上卓越之文化先驅者們,壹直是俺旅攝之主要目的這壹。不僅是完成夙願,更是對自己人生態度、思想觀念的諸多修正。時光流逝……《林家鋪子》中林老板的故事尚有幾人知曉?壹個謹慎而又精通生意的小商人,面臨內外強敵,退無可退,最後只能落得傾家蕩產的地步。

鋪子還是那個鋪子麽?顯然,新舊時代的小商人,其生活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代有“晴耕度生涯、雨讀伴寒窗”的說法,不知出於何處,想必烏鎮這壹居所與此有些關系?傳說是壹對貧賤夫妻,妻助夫讀書,自己日耕雨作。高官而歸的丈夫,為了感恩妻子,竟然為其修了晴耕橋與雨耕橋。雖然我沒有弄清烏鎮這兩橋的具體位置,名與物對不上號。但我還是挺欽佩這壹對有情有義的夫妻典範。

來到烏鎮東柵,肯定繞不過極具文藝調調的《似水年華》。電視劇中那個有些陰暗、有些神秘的書院就在這裏。主演黃磊的屋子還有劉若英住的地方,現在不開放。但僅此也能夠真切感覺到劇中人物的現場氣氛了。且不說,古老的書院本身就起源於壹個悲情傳說故事,單說劇中那壹對時近中年的青年男女在烏鎮和臺北之間隔山隔海的愛情故事,看得多少文青淚眼迷離。

人生在年輕時,可能都遇到過壹見鐘情,但多數人都象劇中人壹樣在種種無奈中讓這份情在疼痛中流逝了。全劇濃厚的文人氣息,極好的襯托了那壹份純凈的感情。

我輕輕走在書屋書架的左左右右,想起劇中壹些無法忘懷的臺詞。僅僅這些臺詞,就已經令文藝青年們無法拒絕這部劇的滲透,何況還有烏鎮,還有黃磊劉若英,還有那些淡淡的卻致命的愛。

出得書院,不壹會就來到人稱“萬國銀行”的余榴梁錢幣館。余榴梁是土生土長的烏鎮人,教師出生。聽說當年的他完全是為了教學才苦心集藏錢幣四十年,小小的青瓦民居裏,錢幣就如同壹本厚重的書。很多人搞收藏是為了奇貨可居,而余榴梁卻是替國家整理文物和整理文化。這位“江南有錢人”其實壹生清貧,只為收藏益民益國,實在令人敬仰。

江南百床館也要去晃壹下,初識江南人的雕梁畫棟。

我們繼續順勢前行。人很多,年輕的父母們,都是有文化有見地的,他們已經深知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對孩子壹生的影響是多麽的重要。

無論孩子們懂與非懂,這些都能夠成為孩子們生命中最美的烙印之壹。

壹不小心,就走進了宏源泰染坊。蠟染布也是烏鎮的特產,那極具鄉土氣息的藍花花,總給人以濃濃的懷舊之感。看的人多,買的人少。時代的變遷,已讓藍花花更多走向了陳列、或舞臺。

蠟染過程的展示……

這就是令多少女人無比流連忘返的拍攝打卡網紅地。人實在太多,好不容易抓拍到壹片無人的,也是不甚理想。

太陽開始西移。我們又回到楊柳依依的河邊。此時的東柵,雖然遊客如織,然骨子裏確實仍然透著安靜的氣質。每壹個成年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此找到壹些心靈的慰藉。

茅盾先生在《鄉村雜記》中寫到:“人到了鄉下便像壓緊的彈簧驟然放松了似的。”雖然,烏鎮算不上真正的鄉下,但與上海相比,確實也算鄉鎮的範疇。出門旅行,讓我也有了這樣放松的感覺。

茅盾先生在《鄉村雜記》中繼續寫到:

茅盾先生是寫出了千千萬萬都市人的內心獨白。

夕陽將臨,水鄉生活氣息更加濃郁,那壹桿桿衣服正是標明著東柵人的平淡而真切的幸福生活。

遊船不斷,古鎮人們將要亮起燈火,分明這水面、兩岸已經安靜了許多。

茅盾在《故鄉雜記》中還寫到:“漫長的歲月和迢迢千裏的遠隔,從未遮斷我的鄉思。”是啊,這樣的家鄉、這樣的壹份靜謐與溫情誰又能忘懷呢。

最後壹批客人搖搖晃晃中劃過,船槳蕩起壹圈圈漣渏……

我們往東柵景區門口走去,雲層加重,陽光變得溫柔了起來。橫架的木橋恢復了寧靜。

烏鎮男人,此時無比放松、愜意的開始門前就水而濯。

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寫故鄉烏鎮的水閣:“......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欸乃,飄然而過......” 此刻,如果站在上圖左邊那座石橋上,壹定更能體會到其間的意境。

我們來到了修真觀廣場,這裏就應該是舊時烏鎮的文化 娛樂 中心,或許還是人們迎廟會、看社戲的場合。當年孩童時的茅盾或許晚飯後也在這與夥伴們嘻戲遊玩呢。

我站在街當口,壹邊是主景區……夜色漸濃……

這壹邊應該主要是生活區域,晚霞正在漫延開去……我們無限欣喜的沐浴在晚霞中。

記得郁達夫說過這樣壹段話,大意是:茅盾是早就從事寫作的人。唯其閱世深了,所以每不忘 社會 ,他的觀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現代散文中最有實用的壹種寫法……中國若要 社會 進步,若要使文章和實際生活發生關系,則像茅盾那樣的散文作家,多壹個好壹個……

所以有人說,茅盾留給人們的,決不僅僅是壹個背影。我深以為然。

東柵幾千年以來,始終猶如壹位淡定的老人,以其特有的含蘊沈穩、滄桑質樸,在江南水鄉壹隅默默的存在著,包容著它的後人們。原住民們已經習慣了老人寬厚溫暖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