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青蒿有哪些特征?

青蒿有哪些特征?

(李先恩)

青蒿(Artemisia annua L.)別名臭蒿、苦蒿、香青蒿、細葉蒿、草蒿等。為菊科艾屬壹年生草本植物。全國各地均產。以全草入藥。全草中含青蒿素、青蒿素Ⅳ、青蒿酮、青蒿醇、青蒿酸及其甲酯、側柏酮、澤蘭黃醇、二甲基澤蘭黃醇、東莨菪素、東莨菪甙、香豆素、α-石竹烯、β-石竹烯、γ-石竹烯、石竹烯氧化物、枯醛、(-)-樟腦、β-蒎烯、丁香烯、胺油精及倍半萜衍生物等。味苦,微辛,性寒。有抗瘧、清熱、解暑的功能。用於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瘧疾、痢疾、瘡癢等癥。

壹、形態特征

株高40—150cm,有特異香氣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無毛。葉互生,初時綠色,老時黃褐色;葉片通常為三回羽狀分裂,裂片短而細,先端尖,上面有極小的粉末狀短柔毛,下面具細小的毛或粉末狀腺狀斑點;葉軸兩側具狹翅;葉柄基部稍擴大抱莖。頭狀花序多數,細小球形,排列成圓錐狀;總苞片2—3層;花皆為管狀花,黃色,雌花較少圍於外層;內為兩性花,雄蕊5,聚藥。瘦果橢圓形。淡綠色,種子千粒重0.02—0.048g(圖16—18)。

圖16—18 青蒿形態圖

1.植株 2.花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青蒿多生長於海拔50—300m低山丘陵地帶,尤其是山村附近及丘陵溝谷中,在600m以上地區僅有零星分布。山區丘陵地帶較平原分布量大且生長良好,而平原又較濱海平原區分布量多。喜溫暖、陽光,忌水浸,不耐蔭蔽。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在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松潤及排水良好砂質壤土及粘壤土生長良好。在土壤瘠薄或蔭蔽而生長密集的情況下,長勢較弱,植株矮小,在排水不良的潮濕地帶生長差。

種子發芽溫度為8—25%,春季播種,3—6天發芽,子葉小,圓形,約12天長出真葉。30天左右,株高約2cm,葉片5—6片,60—80天間在莖生葉腋內始長出側枝,營養期呈壹次總狀分枝,花期呈二次分枝。在廣州8月上旬花蕾形成,長勢茂盛,9月中下旬花盛開,葉逐漸變黃,莖基部的枝葉幹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形成,大部分枝葉脫落,10月下旬至11月種子成熟。人工栽培的比野生的植株高大,枝葉茂盛,葉片中青蒿素含量也高。

(二)有效成分積累動態

1.青蒿根部不含青蒿素,莖部含量甚微,主要含於葉、花蕾、花、果實中。花果中含量稍低於葉,但在蕾中則高達葉中含量的1.5倍。整株葉片的含量隨生長期而逐漸增加,花蕾期含量最高,同壹株上部嫩葉比下部老葉含量高。

2.不同產地的青蒿的有效成分含量差異明顯(表16—18),其中酉陽的含量是山東的3倍左右。同地生長於不同生態條件下的植株含量也有差異(表16—19),故大田栽培時註意選向陽地,合理密植,並以南北行為宜。

表16—18 不同地區的青蒿種子在廈門種植的青蒿素含量

3.播種期也影響青蒿素含量,在廈門地區,2—3月播種比4—5月播種青蒿素含量高得多(表16—20),故應適當早播。

表16—19 生態條件對青蒿素含量的影響

三、栽培技術

(壹)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土壤肥力較高的砂質壤土及排水良好的環境。將土壤耕翻,平整,去雜草,開溝作畦,畦高20cm,寬1m,畦面東西向,種植行南北向,以利於充分吸收陽光,並施土雜肥或草木灰作基肥。

(二)繁殖方法

1.直播

在采種後至翌年3月份之前(10—15℃)播種為宜,將混合有少許細砂的種子均勻撒播或條播,每畝用種量為50—100g,用細土覆蓋(以蓋住種子為度)和灑水。

2.育苗移栽

可提前兩個月育苗,當苗高5—10cm時移栽,這種方法比較費工,壹般生產上不宜采用。

3.自繁

青蒿種子小而多,萌發能力強,且野生適應性強,能在自然條件下大量繁殖,因此可在上年采收時,適當地留下母株,讓其自繁自生,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省工而且產量不低,但鑒於植株對土壤肥力的要求及為了防治病蟲害,最好是2—3年輪作壹次,以利,提高土壤肥力和產量。

此外,還可以采用無性繁殖。

(三)田間管理

1.間苗

在苗高4—5cm時進行,保持株距5cm,使其均勻生長。

2.松土、除草、施肥

播種後壹個月須作首次松土除草和施肥,以後視情況而定,施肥主要以人糞尿和速效肥為主。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青蒿病蟲害較少,偶有根腐病、菌核病、蚜蟲為害。

(五)留種

10—11月份種子成熟後,采收曬幹或陰幹,並過篩、去雜、凈種,置通風幹燥處保存。

四、采收與加工

在花蕾期采收。青蒿素系倍半萜內酯化合物,具特殊過氧基團,易受濕、熱和還原性物質影響而分解,故采收後須及時切碎曬幹,置通風幹燥處。據分析,剛采收的青蒿素含量為0.61%,存放壹年為0.48%,故不宜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