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後已,漢語成語,拼音是 sǐ ér hòu yǐ 。意思是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壹種責任而奮鬥終生。
壹、基本解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意思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這句話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譯文: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於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預見的。
典故:?三國時期,蜀主備死後,昏庸無能的劉禪繼位,他只知享樂,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壹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壹次北伐前夕給劉禪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二、詳細解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解釋,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示例:清·黃宗羲《巡撫天津右僉都禦史留仙馮公神道碑銘》“臣兄荷皇上知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敢言病”。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出自: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合撰的壹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新唐書·李賀傳》:“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意思是:這個兒子要嘔出心肝才停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