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
認知理論(theories of cognition)是關於有機體學習的內部加工過程,如信息、知識及經驗的獲得和記憶、達到頓悟、使觀念和概念相互聯系以及問題解決的各種心理學理論。
持學習的認知觀的理論家有德國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的皮亞傑、美國的布魯納與奧蘇伯爾。盡管他們彼此間存在很大差別,但在學習問題的觀點上有壹些***同特點。壹是他們確認,有機體習得的是知覺或認知結構的形成與變化。
即學習的基礎是有機體內部的、有組織的結構的形成與改組,而不是刺激與反應聯結的形成或行為習慣的加強或改變。二是他們相信,影響學習的主要變量是刺激情境的整體性、突然的理解或知覺、有意義的發現與接受、認知結構的特點、註意或心向。
而不是刺激與反應的接近、強化、強化程式。這壹理論與發展智力和培養創造能力的教育理論相符,對解釋較高級的認知學習較適合。認知學派把人的心理功能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統。
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是個體認知活動的信息加工過程。認知心理學將認知過程看成壹個由信息的獲得、編碼、貯存、提取和使用等壹系列連續的認知操作階段組成的按壹定程序進行信息加工的系統。
信息的獲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覺的作用就在於獲得信息。信息的編碼是將壹種形式的信息轉換為另壹種形式的信息,以利於信息的貯存和提取、使用。個體在知覺、表象、想象、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中都有相應的信息編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