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當代是指壹種適應科技、經濟、社會、階級和生存環境等各方面全球性變化的“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主義政治哲學或理論。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家伯恩斯坦那裏。此後經常被社會民主黨人和歐洲社會主義者所使用,以顯 示自己的觀點與美國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差異。即在傳統的左派與右派之間,不放任自流也不像左派過分幹預,是中間偏左的壹種道路(偏向幹預),出現在90年代。
主要有
(壹)重新確定依靠力量。傳統的工人階級過去壹直是社民黨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隨著階級關系的變化,傳統工人階級的人數越來越少,這使社民黨在選舉中處於不利境地。為了適應選舉的需要、求生存、謀發展,社民黨必須重新確定自己的依靠力量。現在,從理論上講,社民黨主要依靠三個群體的力量:壹是工人。這部分人雖然只占人口的6%,但卻是社民黨的傳統選民和堅定支持者,是社民黨不能放棄的依靠力量;二是計算機、文化、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這部分人實際上包括了主要的白領階層,他們有活力和進取精神,有責任感,追求提高經濟的革新能力,對政治感興趣,不過他們不願受政黨政治的約束,意識形態觀念淡薄;三是小業主。小企業雖然人員少,但效率高,小業主壹般都有革新精神,自立性強,不求向社會索取,而是依靠自己。社民黨依靠這三個群體就可以形成政治多數,就能保證在選舉中獲勝,而且這三個群體的***同點就是都主張社會公正。這三者中第二者最為重要,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部分人的數量會越來越大。
(二)重新解釋社會公正觀。社會公正是社會民主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它與主要競爭對手--自由主義相區別的最重要標誌。不過,以往社民黨對社會公正的理解存在著嚴重的局限,過於強調形式上的平等,並通過建立帶有平均主義色彩的福利國家來實現平等與公正。現在,社民黨修正了社會公正觀。托馬斯·邁爾認為,社會公正是壹個復雜而可操作的社會現象,它有如下幾層含義:1、形式上的平等,即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公民權力和參與管理社會的權力;2、社會有很強的包容性,每壹個人都有可能參與到社會發展中去,對社會有歸屬感和責任感;3、社會允許壹些不平等現象存在,如收入、待遇上的不平等,因為它們有利於社會發展,也使社會底層的人受益,這種不平等現象與平等觀不矛盾,它們是功能性的不平等,而不是目標性的;4、社會公正並不是市場行為的自然結果,而是壹個政治目標;5、壹個人不管他在社會上貢獻多大,成功與否,其人的尊嚴應得到公正的對待,社會必須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會公正是實現社會團結的前提條件。要想保證社會團結,無非有兩個渠道:壹是用暴力維持,壹是有說服力地解釋社會存在的合理性。若采用後壹種方式,就必須首先實現社會公正。
(三)摒棄傳統的左右政治分野,走非左非右亦非中間的道路。不貼左或右的意識形態標簽是第三條道路的顯著特征之壹。英國工黨首相布萊爾說,目前英國正在進行壹場革命,其目的是在"放任自流"和"僵化的國家幹涉主義"之間推出壹個真正"布萊爾主義"的管理方式。布萊爾壹再表示,他的政府是重實效的,他拒絕任何教條,最重要的是使國家如何發展,而不在乎是左還是右。7 吉頓斯曾這樣闡述第三條道路: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就是要超越傳統的政治概念,即老右翼所主張的新自由主義和老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而不是在它們之間。
第三條道路主要有如下壹些特征:在政治哲學上,老的左翼和右翼是以階級為基礎來分野的,但是階級已不再是政治生活的主導力量,所以第三條道路必須建立在新的聯合體的基礎上,這種聯合體不易按左或右來分類。在對待國家權力上,老左翼尋求擴大國家的作用,老右翼則相反,而第三條道路則尋求在各個層次上重建政府,致力於補償現有政體在民主上的虧空,推進憲政改革、行政的透明度和地方民主。在對待社區上,老左翼對社區的作用持懷疑態度,而老右翼則認為只要國家權力不施加影響,社區就會繁榮起來,第三條道路則既承認社區的價值,又能看到國家權力在促進社區繁榮上所能發揮的作用。在民族問題上,老左翼認為不應該有民族觀念,而老右翼則過分強調民族主義,以致於有沙文主義傾向,第三條道路贊成"世界民族"概念,它承認民族仍然是重要的,但又欣賞現代的民族融合,贊賞"模糊民族主義"和"多元主權",主張將民族和國家區分開來。在經濟問題上,老左翼贊成混合經濟,以改造資本主義,老右翼鼓吹市場經濟,第三條道路則主張"新混合經濟",這種"新混合經濟"強調的不是所有制而是競爭和規則。在福利國家問題上,老左翼歡迎福利國家,並將之作為再分配的主要載體,老右翼則把福利國家看成是魔鬼,第三條道路的目標是將福利國家改造成為"社會投資國家",其著重點是由在公益事業上花錢轉為"人力資本投資",社會投資國家將對諸如減弱毒化環境這類事情持積極態度。在全球秩序上,老左翼沒有全球理論,只有簡單化了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老右翼的國際關系理論是建立在如何對付戰爭上,第三條道路認為,人們已不再生活在兩極世界裏,因此國家已沒有敵人,國家所面對的只是各種危險。8
(四)四大主題。 雖然第三條道路在各國有不同的模式,各國都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了自己的發展道路,而且社會民主主義也不追求統壹的發展模式,但各國各黨都有著同樣的四大主題:
1、新經濟。核心內容就是如何在全球化形勢下實行充分就業和高速增長。主要有四個途徑:壹是通過國家為開發、研究、教育提供支持來保證經濟有革新能力;二是國家支持建立大量的小企業,使之有足夠的靈活反映能力;三是實行更多的短時間就業崗位制,以便讓更多的人分擔工作,有就業機會;四是創造壹些低收入但又是社會所必須的就業崗位,國家支持保證就業者的收入能達到壹定水平。
2、新福利國家。過去的高福利導致壹些人濫用社會福利,因此必須減少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新福利國家的原則是,改社會福利國家為社會投資國家。就是說,不能再把福利投入的大部分用於救濟失業者,即救火,而是用於就業培訓,即防火。與此同時,在社會上大力提倡自助,改變事事都要依賴國家的觀念。
3、新的執政行為。傳統的國家是中央集權的,隨著社會復雜性的增加,這種執政模式已經逐漸失效。自由主義的解決辦法是私有化、市場化。社民黨要找出新的辦法。比如,在社會保障問題上,國家可以從行政上規定,每個人都要買保險,並定出壹個目標,而由社會來籌集資金實現目標。在很多事情上,國家可同參與者進行談判、協商,壹起找到解決方式,並非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動用國家行政的力量。法國總理若斯潘精辟地概括了"第三條道路"的執政行為:"要市場經濟,不要市場社會。"